刷综艺《我家那小子》,完全被朱雨辰的妈妈惊到了。
她说她是用整个生命来对待儿子的,完全没有自我。
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朱雨辰熬梨汁,坚持了十年。十分关注儿子的身体健康,是儿子的贴身大厨,带着电磁炉,跟到剧组去做饭。不管是五星级酒店还是民宅,都做饭给他吃。朱妈妈说“我的宗旨是,不管儿子走到哪里,南征北战,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这听起来伟大的爱,简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爱超越了界限,变得无处不在,就会成为一种控制。她将自己与孩子的人生进行捆绑,以爱的名义控制他。朱妈妈表示,儿子的每一段感情,自己都进行了干扰。现在朱雨辰40岁了,都还没有女朋友。
其实这爱的背后是“恐慌”,无法忍受与孩子的分离,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用付出一切,“一切为你好”的方式来缓解与孩子分离焦虑。而孩子往往是小时候没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长大后忽然找回被爱的感觉,陷入其中不愿脱身。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到:
在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能否保持界限,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能否丰盛。家长每一次“为孩子好”的控制,都是在削减孩子的自由创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力。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一
《变形记》中郑莹佳的爸爸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人。由于父亲太严厉,导致父女关系紧张,郑莹佳试图通过参加节目,缓和父女关系,顺便“逃离”家庭。
女儿与闺蜜逛街,爸爸一个电话打来,让她20分钟到家,她不敢怠慢,立刻打车回家。爸爸禁止她化妆,在出租车上她手忙脚乱地把妆擦掉。郑莹佳已经18岁,有独立意识了,依然管教那么严。她的父亲说“少女期间走错路,后果不堪设想”。听起来冠冕堂皇,其真正原因无非是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诗人纪伯伦曾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一诗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生命本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任何试图将孩子禁锢在身边;试图用权威来控制他们的行为都是徒劳,不管你愿不愿意,孩子终会离你而去。
二
咨询师荣伟玲说“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不懂分离,那么两个关系亲密的人就会黏在一起,而这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多年前,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杀。
究其原因,应该是她的母亲。杨元元6岁丧父,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本科毕业时,她本可以去当公务员,但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收到西北大学的面试通知,母亲担心她被骗,不让去;去广西或者浙江都觉得不靠谱。杨母没有意识到女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她的附属物,她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母亲将她死死地握在手中,一次次拒绝分离。
研究生期间杨元元与母亲一起出入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对门宿舍的女生说:杨元元没有朋友,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杨元元告诉妈妈,“两个人分开是痛苦,在一起就是快乐。”可是她却没有再继续陪伴母亲,而是用那样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孩子长大了,渴望独立的空间和自由,这是生命成长的规律,但有的父母好像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心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哪怕30岁、40岁了,他们还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他。为孩子的事操心,好像成了一种惯性。
有时尽管知道,这样只能让孩子越来越遭,但依然不愿改变这种惯性使然的“爱”。
三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说: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讲述鹬妈妈带着小鹬离开巢穴,到沙滩上觅食。小鹬没有经验,不懂得如何躲避危险,被一个巨浪拍在沙滩上,因此海浪成为它内心深处的恐惧。无论母亲如何呼唤,小鹬再也不敢靠近水边。经历一次次痛苦、挣扎和观察之后,小鹬在和螃蟹的玩耍中,知道了如何在海浪中保护自己,不在惧怕海浪。最后小鹬将找到的最大最好的食物分享给妈妈及自己的同伴。无比快活的在海边奔跑跳跃。此时鹬妈妈已经无法将小鹬带回家了,因为它在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片中鹬妈妈都懂得将孩子推向大海,给它成长的空间。所以人类更应该有勇气把孩子推向更广阔的的世界,做他背后强有力的推手,而不是禁锢他的牢笼。
同样电影《奇迹男孩》,讲一个脸部畸形的10岁男孩奥吉,他没有上过学,所有文化知识都是母亲在家教授的。然而,母亲意识到家庭课堂无法满足奥吉的成长需要,除了课本知识,他应该学会和家人以外的人交流。于是母亲决定将奥吉送入学校。她心里应该比谁都清楚奥吉将面临的挑战,但她毅然切断那份依赖,鼓励奥吉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看似冷漠的决断中,藏着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
分离和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懂得分离才懂得如何去爱。智慧的父母都懂得适时退出孩子的生活。不要总担心他们照顾不好自己,其实孩子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勇敢坚强。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那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