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爸妈变形记晚课5

@所有人

1.13 晚分享预告:《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时间】:今晚8点

【形式】:文字

【分享嘉宾】:班主任

精彩看点:

1.在放养与严惩中徘徊?孩子犯错,到底能不能打?

2.如何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3.如何避免“溺爱”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小灶课《原生家庭》

如果你不明白面对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之间火冒三丈,甚至动手。

如果你总想对自己好一点,可是一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想知道夫妻相处,为什么你总是抓不住对方的心。

6:10,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瓜子和纸巾,静听副班给我们带来的神奇课堂——《印痕》

课堂中,你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

原生家庭,这四个字,这些年比较流行,特别是前几年。。。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带个我们的影响会非常大?那是因为这个印痕太深……  大家知道什么是原生家庭吗?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大家看过吗?那对于苏明玉大家怎么看?苏明玉,她的原生家庭比较糟糕  ,你们喜欢苏明玉的妈妈吗?太重男轻女了,看不到真实的女儿,对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她们妈妈的原生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这部剧的结局,大家还记得吗?  苏大强晕倒之前喊的那句话还记得吗?苏大强大喊一声:赵美兰 

  。。。。。

然后就晕过去了苏大强为什么会对着苏明玉喊了一声赵美兰呢?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在那一刻,苏大强在苏明玉身上看到了看到他妻子的样子。。。 而苏明玉最讨厌的就是她的妈妈赵美兰。  而苏明玉最讨厌的就是她的妈妈赵美兰。是不是你越讨厌的人,最后却变成了她的样子  。有一首歌大家记得吗?《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大家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妈妈的影子呢?  其实,我们身上不但有妈妈的影子,还会有爸爸的影子。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看下面这幅图冰山理论,不知大家是否听到过?  冰山理论里: 

中间是海平面; 上面的是我们意识里的东西,只有百分之五左右; 

而我们不知道的潜意识里的东西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 。这样就会出现

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的事情。若要真正做到, 

就必须清理旧有的东西, 

然后注入新的东西。亲爱的伙伴们,刚才班班发的那个《印痕》视频大家都看了吧?通过这个视频大家也许可以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就生气发火,

或者是发一个很大的脾气,

。。。。。。

而我们也明明知道这样的发脾气不好,但是我们就是控制不住。    这个视频实际上也在告诉我们:情绪是累积性的。那么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曾受到父母的责骂或者受到委屈,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  。。所有这些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这个事情发生时所产生的情绪依然影响着我们。  因为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身边的人,当时并不懂得来清除或转化我们的情绪;那么情绪就会积压到我们身体里面。。。后来随着我们的长大,只要我们再经历类似,这个情绪瞬间就会被呈现。  。即,意识是我们所知道的部分,而潜意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部分。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了,我就是发火,那我们控制不了的部分,就是潜意识的那个部分。  比如说我们在小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父母经常打骂,批评,指责我们的时候。

那么,也就是等于这些行为,在一遍一遍的重复着。那对于我们的记忆来说,

它不仅进入到我们的意识层面,

更多的是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层面。所以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的很多的一些行为方式,就像这个印痕一样,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无论我们长得多大,我们都会慢慢的发现,我们身上都带着父母的烙印。 无论我们长得有多大,我们的身上总是带着父母的烙印 

很多时候在意识层面都懂得:我不应该发火。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了 

。。。。。。

[NO]这就是家庭模式的传承。 

很多时候我们也想逃,但是逃不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模式,我们的夫妻生活的模式,或者与人相处的模式,往往跟我们父母相处的模式都是非常的相像。而一个家庭的模式也会代代相传。。。。我们在生活中就会发现,如果一个父亲,他经常性的常年在外,或者经常不在家,那么,你就会发现他的下一代也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经历,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活模式。。。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不再像我们小时候的经历,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改变我们对他的一个教育方式。。。  把旧的教育模式切断,旧的家庭模式切断。有的朋友就会有点担心,那我从小经历了这么多,我该怎么来面对我的孩子们呢?其实这些都是不需要担心的,因为既然我们能够找到问题,看见产生的原因在哪里,那么解决的方法是会有很多种的,对吗?  看见即疗愈, 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你想让你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必须成长自己,这是唯一的途径  。但我们的成长要一个过程的,就像一个剥洋葱的过程

。。。它就是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然后把我们从小经历的那些伤害全都清除掉。 化解过去的创伤和积怨,需要时间和成长。当我们把成长中所遭受的一些伤害,都得到一些修复后,多跟美好的事物产生链接。。。此时再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那么慢慢的你就会发现,控制情绪,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从这两天大家的感悟和作业里可以看到,我们学会了看见,我们愿意改变,就已经走向疗愈了。  有的同学说:我还是不想改变。回答:谁痛谁改变。或许你还没感到痛。。这些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为我们从小的时候接受的这些印痕,是通过一种累积,积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若是我们想清除,也不可能说我一下子,或者通过一个方法就可以把它给清除掉的,对吗?不痛不改变,谁痛谁改变。 所以,同学们选择到这里来学习,就是为了改变,不是吗? 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今天就唠到这里。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记得我们第二课中所提到的那个场景吗,有些理论说要给到孩子自由与爱,不能打骂,有些理论说要从小好好管教孩子,不然长大以后社会替你管孩子。那到底当孩子犯错了,能不能打?我们来回溯一个场景。孩子偷钱,被你发现后,孩子一直狡辩。这个时候家长很生气[发怒],啪的一巴掌就打过去了,“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钱!”相信在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场景出现。有人说,孩子就是要打对吧,这种偷钱的事情,不给他点严厉的惩罚,以后再犯怎么办?有人说孩子不能打,打孩子会伤害孩子自尊,破坏亲子关系。其实呢,我们学过幸福双翼之后,就会发现:真正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打还是不打。本质的问题,是你要有一个觉察。你是在教育呢,还是在发泄情绪。你是在实施教育,还是在发泄情绪?孩子感受到的,是爸妈在教育自己,还是害怕、恐惧、伤自尊?如果是教育,孩子一定感受到了爱。我们今天就带出这个话题来。有些同学会说,我的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孩子,就算那个时候我带了一点情绪,我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教育孩子。[让我看看]但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你的目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感受到爱和爸爸妈妈对他的教育,这才有意义。[强]你的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相反,如果我们是在发泄情绪,是什么意思呢?假设那个状态下的我们,自己情绪都还没有处理好,带着情绪去打孩子。这里面肯定也包含了很大的发泄情绪的部分。[拥抱]如果我们情绪处理好了,我们带着教育的目的去“打”孩子,我相信哪怕是打孩子,也是有分寸的。就是给孩子带来的感受,也绝不是暴躁、恐怖的爸爸妈妈。[爱心]【什么情况下可以打】[爱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任何情况下,打孩子都不应该是常态。它是偶然的,很少时候用的特殊手段。当打变成常态化的教育手段,一定是教育过程中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当出现你认为必须要通过“打孩子”来实施我们的教育的情况,一定是非常非常特殊的情况之下而且是极少情况才采取的一种手段。如果每一件小事孩子没做好或者做错了,都用“打”这一手段,要么打出一个内心没有任何力量的孩子,要么打出一个长大后跟你对打的拳击手。[爱心]【打完之后我们要做些什么】[爱心]假设在我们不得不用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来开展我们的教育,后续我们怎么与孩子做好爱的链接?[流泪][流泪]不希望看到大家走到这步[拥抱]如果真的发生了,接下来做什么呢?首先要与孩子交流他的感受,再去共情他的感受。打完后跟抱抱他说说哪里做错了,以后我们不再犯了“被妈妈打完以后,有点疼是吗?”“有些伤心,有些委屈是吗?”“妈妈小时候因为xxx事情被你外婆也打过一顿,当时妈妈也特别伤心。”共情后再去“讲道理”。

“妈妈很重视这件事情。好吧,我相信讲道理的功夫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招式,但请务必先共情。等这样的特殊的教育完成之后,记得以后不是通过常常打孩子来解决问题。经过这个教育以后,我们要擦亮双眼,当看到孩子有了任何改变的时候,记得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进步和改善的地方,然后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强]对于这个肯定,我想做一点补充说明,我们要给到孩子怎样的肯定?肯定是孩子需要的奖励方式。最好的肯定是孩子需要的适当的奖励方式比方说,假如孩子需要你跟他玩的时候,你能够全心全意地陪他玩出高品质来,是不是最佳的肯定呢?[爱心]【如何爱孩子才叫懂得爱】[爱心]这里有三个误区。第一、不单单是爱孩子,而是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但有学习过的父母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而没学习过的父母,很多时候都是在用自己成长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观点和行为去爱自己的孩子。但往往很多时候,孩子感受不到这些爱罢了。[玫瑰]第二、就算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依旧会有各种问题与挑战出现。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算你学再多再好的技巧、方法和道理,孩子也听不进去,你也没办法更好地引领孩子。第三、如果不懂得爱,小心你的爱变成了“溺爱”。”这里分享本课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大家拿起笔来记一下。[爱心]《爱的四大要素》[爱心]会爱孩子的父母都是有智慧的父母,那究竟什么叫做会爱,请记住以下爱的四大要素。1.无条件,爱是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是交易。最常见的交易型的爱就是,“你考到班上前五名,妈妈才爱你”,“你不写作业,妈妈不爱你”,“妈妈这么爱你,你居然……”不要让每一次爱的背后都附上你的要求与条件,也不要用爱去绑架孩子。请记住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自然承担养育、爱他的责任。这份责任,是天然而非带着评判和付出感的。 2.有界限,多少妈妈习惯性地越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依旧把孩子当作那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宝宝。晚上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说你要多喝水,然后端水过来。早上孩子上学出门的时候,说这件衣服太单薄,你一定要穿那件厚的!不是说不能去关心孩子的生活,而是,给到一个空间,让孩子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渴了他知道要喝水,冷了他知道要多穿衣服。我们可以给建议,但是不要一直给要求,一旦孩子拒绝了你的要求,你又感受到不舒服和不安心。理解并尊重孩子的生命个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界限越来越远,给孩子的空间越来越大。[拳头]3.充分的精神滋养,爱是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只有精神层面给到孩子充分的滋养,孩子才能够感受到爱。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爱与被爱的能力,就是在这些事情中学习和掌握的。4.适当的物质体现,这里最重要的是【适当】这两个字,不是说只要有精神滋养了,就完全够了,完全不需要给孩子买玩具,买其他东西了。学会适当,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惊喜,在孩子表达需求后,也适当满足一些。适当二字代表,有物质体现很重要,同时避免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学会如何爱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最后回到今天的课题,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给大家一句话:“爱,然后能严”什么是“打”,什么是“教育”?——教育,永远都包含着“爱”、包含着“引导”,包含着“建设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只是“无能”地“打”。只有不断学习的父母,才知道如何能够给到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中最大的支持。21:30

班班来安利一个“我句式”,

“你——信息”和“我——信息”结果完全不同

亲爱的同学们,关注点先放在自己身上,孩子才可能更好,俗语说,一个女子影响三代呢。所以今天特别安利这个“我句式”给大家。[调皮]打比方,孩子今天老是惹你生气,一会儿考砸了,一会儿和弟弟吵架打架,一会儿把东西打碎了,一会儿玩手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是不是觉得:这孩子怎么.....怎么......关注点在哪里?“孩子”和孩子的错,对吗?

好的,“我句式“就是把关注点拉回“我”,也就是关注自己身上。

也就是说,无论孩子怎么样,对方怎么样,无论是大人还是任何关系,不管对方的行为如何,我们先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回到刚才的比方,当我们看到孩子的那些行为时,我们用“我句式”如何做呢?

那就是,孩子出现了这么多状况,那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我可以做点什么?”】

”我“是否可以看到孩子状况百出的背后,是有遇到什么事?

”我“是否能真正关心到孩子,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想什么?

”我“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怎样的安全的环境,令孩子愿意和我说真话?

”我“孩子这样反常,我可以做点什么引导他认识到自己在紧张里?

大家看到区别了吗?我句式是如何帮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责备孩子

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的时候,就容易看到别人的错的地方。而忘记了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可能令这件事情得到解决。

幸福文化的第一条:聚焦自我。

因此,无论遇到多离谱的事,我首先脑海里想的是: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怎么做,能改变这件糟糕的事。

我句式,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个网课期间,有位班班分享了和她的孩子们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女儿用的是她以前的苹果手机,所以她用帐号做任何付款的事情,她都会收到邮件。你们看她收到邮件的时间,差点气歪鼻子。心里想,死丫头,通宵不睡地玩手机,还一买就68一次,68一次!心里止不住的冒出难受......来看这张,这是她儿子上网课期间的时候,整天嘴里都是王者荣耀,什么段位,什么装备,那天少上了节课都不知道。作业也不交,提醒了三天都没补齐。她好生气![发怒]心里憋气呀!难过呀!即使妈妈学习过家庭教育也是普通人不是。学习过不代表就是超人,虽不是电脑,马上可以提取现成的方法,毕竟学习过两年了,她深深的知道底线就是不能有破坏性的行为:比如说打骂什么的,是不可以有的,吼孩子也是深知没有用的。所以,当这两娃同时出现状况时,她内心波澜壮阔,面上还算平静,保持着出奇的沉默,脑子里却在盘算着,要怎样把“问题”当成“资源”,来成就母子仨的共同成长。时刻记得亲情第一,所以,她在没有好的方法前,她选择了暂停。当有了这样的信念,她就聚焦在“我可以做什么”上面了,思路也越来越清晰:1、接纳现状:这是我真实的娃,再差也是我生我养育出来的,所以,这就是他们。2、如果想要他们变得更好,我可以正向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正确引导。3、给彼此一个机会,不一巴掌拍死了的给他们贴标签。4、我可以和孩子们做战友,合作关系(真正地了解彼此)。于是,她把两娃拉过来说:“我们来谈谈。”“妈妈是第一次做母亲,你们越长越大,妈妈也越来越不懂得怎么教育你们,因为,说多了,你们难过,不说我难过。妈妈想做个好妈妈,我已经在学习了,我们可以一起成长吗?”孩子点点头。“你们从小,妈妈教育你们的,做孩子的三件事是哪三件?”“身体健康、安全,照顾好自己”“那好,你们现在的行为里,觉得第一部份,做得怎么样?”两家伙很开心地叽叽喳喳,说很好啊,每天可以吃妈妈做的饭,和妈妈在一起,有零食吃,不用去学校也安全。妈妈说:“那姐姐你半夜玩手机,四百多度的近视,你有照顾你的眼睛吗?有合理的说法吗?”闺女一脸莫名其妙地看着妈妈,声音也大了起来:“我没有晚上玩手机,10点多就睡了。”妈妈心想:“你还会演了,演得挺像。”换以前,此处她可能又大声吼了。那天她没有,她知道要做的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于是,她就把手机拿出来,给她看上面那张截图:“那你说说这个是什么?”因为前一天她收到邮箱提示的时候,就已经暗示过女儿:“你们在游戏上花的钱,每一笔妈妈都知道。”好家伙,这孩子不仅不听,还半夜玩,这会不仅不承认,还狡辩!不过,看女儿这么大声地反驳还是头一回,又挺开心的!因为以前,无论妈妈说什么,女儿都低着个脑袋不说话,一问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妈妈没有吼女儿。但当女儿看到截图的时候,更大声了:“没有,我真的没有,不信你看”女儿的手高举着手机,她的证据也拿出来了,确实有花钱,时间也是两次,一次是下午6点多,一次是晚上10点!额.......这中间,好像有误会!妈妈好像有反应过来,这是收邮件接收的时间差......那一刻,妈妈好庆幸自己没有一开始就狮子吼。虽然妈妈被噎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还蛮尴尬的。简短地思考后,妈妈马上抓住肯定时刻肯定女儿。“哟呵,有进步嘛,现在终于不对妈妈说“不知道”了 。今天这表现,妈妈很开心,你懂得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了。”“那我们再来说说打游戏花这个钱,对不对,该如何花?”这又是一个新的话题,因为上个月孩子们上网课,表现得都很没有生命力,为了激活他们,妈妈给他们一人200元的奖励,还带他们去爬山。妈妈当时给这笔钱就有预谋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在很多事情上需要主权了,不妨就给他们不大不小的主权,让他们去试错,到时候,就有可教时刻了。这钱不是拿到手里之后,总是心痒痒嘛,这不,花了一大半在游戏上。借着姐姐把钱花在游戏上。妈妈出于“我句式”考虑:我可以在金钱观上面,给他们什么样的指引。孩子们的错误,就是妈妈故意创造出来的可教机会。首先,妈妈问“你们觉得把自己积蓄的一大笔钱,拿来娱乐了,感觉对吗?”孩子们都摇摇头,说不应该。但是,有钱就控制不住自己想买装备。“感谢宝宝们的真实,妈妈要是你们这个年纪,可能也会做不到,所以这就是以前不给你们带太多钱的原因。但是你们现在长大了,可以尝试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尤其是储蓄观”“有钱可以随便花,如果你有进项,你就看着花,如果只有支出,没有进项,那你的钱就只会越来越少,那你花的每一笔钱,都尽量是不花就不行的那种。不然,你就想办法找进项。”然后,妈妈把自己的生活费用支出算给他们看,这一两百块钱可以做多少事......播下一颗理财的种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种子。然后,再绕回做孩子的三原则上。现在,你们觉得学习状态OK了吗?游戏至上的日子很潇洒嘛。妈妈公平地说,你们生活在网络的年代,不可能不玩网络游戏,所以,妈妈会教你们做视频,允许你们玩。妈妈做到了母亲的职责,尽量满足你们。那你们要做的事呢?好,那我们现在就用“我句式”来表达一下,接下来怎么做吧。“我是妈妈,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提供爱和支持。照顾你们的日常,在你们走偏的时候,像今天一样的提醒你们,可以吗?”“那你们呢?”“我每天认真听网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背三个单词,读两遍语文和英语课文,练字和练习计算小能手一页。每天只玩半小时手机”儿子麻溜的回答到。闺女认真地想了想,没吱声,也没表态。 妈妈没有催她一定要把”我句式“表达出来。因为看得出通过这次的沟通,女儿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引发她的思考。

我们每天都面临各种挑战,聚焦”我可以做什么“,无论是什么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都好,当我自己可以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因此,不把关注点放在他人或他人做错的事情上,关注我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来改变当下的事情。

思考用”我句式“,说话用”我句式“。成长路上没有捷径,只有走过去了,回过去看,那才是故事。不然,一直陷在其中抱怨,那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事故 。十几天的学习,不可能那么快根除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的,做不到至少去做了,多练习多分享,失败过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练习起来,好吗?[机智]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爸妈变形记晚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