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圈(双十一)

最近发现了一个怪圈,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今年双十一的战争,从10月初就开始预热,10月20日的第一轮付定金更是让无数直播间成为人山人海的首战场。双十一买什么?如何计算能到到更多的优惠?消费者们为这算术题绞尽脑汁,劳神费时。而究竟有没有薅住商家的羊毛,这恐怕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论结果如何,最希望看到现场火热,战线拖长的直播带货主们才是坐收渔翁之利者。

记得有一次看薇亚直播间,直播前觉得购买欲不强的商品在直播的节奏带动下变得——如果不买就大亏了,总是能用的上的,现在不买就错过一年了——感觉就必须购买了,那一次我加购了许多商品。然后在超支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我在之后的两条反复看我的购物车,终于在敢在发货期间将许多冲动消费品退了。后来我有观察平时这些商品的价格活动,发现大部分价格并没有优惠许多甚至没有优惠,商家利用了手段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购买欲上涨又必须做出抉择,促成了成交量。从那以后,我遇到大规模的时间短促的活动时,要么不买,要么根据需求购买日常用过很了解的商品,这些商品因为平时有用过,我不会担心购买了它们因为不知道效果而搁置也不会担心购买的价格没有真正优惠,同时我也有效控制了消费欲,不至于超额消费。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怪圈(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