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论语7)

昨天学习了述而篇,孔子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教育学生要“文、行、忠、信。”

今天学习泰伯篇。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丐焉。”

注释

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的圣德,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长子泰伯为使父亲愿望实现,便偕同仲雍出走他国,使季历和姬昌顺利即位,后来姬昌之子统一了天下。

译文

孔子说:“泰㑑,那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注释

葸:拘谨、畏惧的样子。

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笃:厚待,真诚。

偷:淡薄,不厚道。

译文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道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知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酸刻薄。君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他冷淡漠然了”。

这段话好像说的是我,我有时对人无原则的恭敬,导致自己很疲惫,有时又过度谨慎小心,导致自己胆怯多虑,有时又变成快嘴李三娘,名曰心直口快,在别人看来就是尖酸刻薄,要是早点看到这部分内容,自己就会引起注意,现在知道也不迟。哈哈!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

曾子生病了,把他的弟子召集过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上说,‘战战兢兢,好像面临着深渊,好像走在薄薄的冰层上,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学生们!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

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笾豆之事:在此代表礼仪中的一切具体细节。

有司:主管祭祀的官吏。

译文

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说:“鸟将要死时,鸣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死,说出来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注重的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礼仪中的细节,自有主管部门的官吏在那里。

这三个忠告同样适合当今的我们,要让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讲究自己说话的言辞和声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它的政务。”

这句话常在日常生活中听人说,今天终于知道了,是孔老先生说的。

原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丟失了。”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儿,明天学习子罕篇,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书五经(论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