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最好的告别》之如何自主快乐有尊严的老去

文/曲娅菲

如果明天是余生中最后的一天,

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建议思考一下再回答

对于一个朝气蓬勃、刚刚开始美好人生的新时代年轻人,谈这个话题着实有些过于沉重了。但是我想说,只有看清衰老和死亡的真相,我们才会活的更坦然更从容。花开花落,参差多态,乃是生命的本源,静静思,才能淡淡行。

图片发自App

本书作者阿图.葛文德医生出身医学世家,美国白宫两届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除了《最好的告别》还有另外两本《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被称为医生三部曲。葛文德医生不仅外科手术做的好,文字的功底也是一流,阅读这本书,我确实是有些偶像情节。在这本书里相信你能感受到葛文德医生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和对如何让生命最后的时光度过的更有意义,更有尊严的告别这个世界,这些来自灵魂深处的终极思考。而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终将要思考和面对的。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富有洞见的书,葛文德医生根据多年从事外科医生的职业环境和职业经验,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透过一个个小故事,来阐述对生命的意义思考。正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王一方教授的推荐序,这本书映射了葛文德医生的生命之思与医学之悟。从不思→寻思→浅思→深思→顺思→反思→技术之思→哲学之思,为我们完美呈现了从感性到理性思考的升华,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深度思考的成长路径。

图片发自App

人生之路充满着不确定性,走着走着,花香鸟语,走着走着,又满地荆棘。有时充满美好希冀,有时犹如乌云压顶,在磕磕绊绊中也隐藏着小确幸,在享受美好时光时又暗流涌动。或许正如《道德经》里所云“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人生就是这样永远存在着这些不确定性,同时又时不时的给你来点惊喜,所以要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图片发自App

透过葛文德医生清晰真挚的笔触,和职业思考,医学也同样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葛文德医生建议我们能做的就是理性的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同时在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时候拥有两种勇气,即面对人终有一死这一事实的勇气;依照我们发现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自主、快乐、拥有尊严的与这个深爱的世界做最好的告别,也是一种大智慧。

图片发自App

活的久了,问题就来了。当独立自主的生活不在时;离开熟悉的生活几十年的家前往老年公寓时;葛文德医生用一个简单的标题阐述了一个大的哲理,美好的生活即是能自己上厕所。在衰老来临时,或许这一人类基本的本能都会丧失自主性。这或许就是命运的残酷之处,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健康的活着真好,美好的时光一定要珍惜。

图片发自App

葛文德医生发出“100种治疗方法,不一定有一种有用”的无奈叹息,从医疗到照顾,从绝望到解脱。数以百万计的老人正选择在老年之家告别技术化生存,这一情况目前虽不稳定,但重大转折正在来临,这一趋势正在波及全球。医患双方都面临学习的任务即“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谋求共识,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生活作为生存追求”。

图片发自App

这里有一个故事是发生在葛文德医生自己身上的,就是三杯恒河水的仪式为父亲做人生的告别这一章节。葛文德医生平静理性的回忆着自己的经历,在瓦拉纳西静静地恒河,和预约好的圣人梵学家,划着小船黎明前到达河心,在梵学家低声吟唱中,把父亲的骨灰洒向恒河。完成了父亲临终遗愿,按照印度古老传统喝了三杯恒河水,在梵学家虔诚的祈祷声中,最后的告别了自己的父亲。读到这里,冷静背后你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和感伤。每个人都离不开死亡,即使是医术精湛的医生在面对自己亲人的离世时同样久久不能释怀。

图片发自App

临终医疗、护理和养老,这三大问题,对于当下的中国,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深远。葛文德医生作为一名具有慈悲心肠、富有人道精神和人文主义的作家,通过观察和思考增加了读者们对这一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路径,为我们拨开乌云见月明,帮助读者做好应对问题的心理准备,虽然有局限性,但会让老年人活的更舒服,死的更安详。当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全世界医疗方式和养老方式,越来越趋同,相信一切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而我想透过文字向你表达

      “参透生死,才能活的更明白”。

                            ~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最好的告别》之如何自主快乐有尊严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