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那末,丞相听了:曹丞相六十五万人马在新野城外安营扎寨。意欲兵进樊城,故命于禁、毛玠二将带兵一万,在樊河之上架设行军桥一十二座。徐某从旁闪出。问丞相道,攻下樊城后可要屠杀子民……”
曹操:“嚯……太啰嗦了!老夫要你从见到刘备讲起。”
徐庶:“丞相,若从徐某见到刘备讲起,此乃谓之斩头截腰而讲。”
曹操:“斩头就是斩头,休得絮叨!”
这老贼已被徐庶弄得糊里糊涂了。
徐庶:“那丞相听了:徐某奉了丞相之命,进得樊城,在县衙之中见到刘备。”
曹操想,讲了半天,这两句刚刚言归正传。
徐庶:“刘皇叔询问徐某的来意,徐某道:‘王师六十五万已在新野城外,指日便可踏平樊城。徐庶念在故交,特来相劝皇叔归顺丞相。’”
曹操:“刘备便怎样?”
徐庶:“刘备不降。”
曹操:“尔便如何?”
徐庶:“徐某道:‘皇叔倘肯归降,即为头队先锋,若然执迷不悟,丞相破城之日,便要杀尽两县子民。皇叔一向仁义为重,爱民如子,岂能不为子民们着想耶?’”
曹操:“刘备听了又怎样?”
徐庶:“刘备想到两县子民,他倒愿意归降了。”
曹操一听刘备愿降,放声大笑:“列公,刘玄德他竟愿意归降老夫了!”
有些文武在想,认为丞相你别高兴得太早!要知道徐庶的讲话千变万化的。你先听完了再讲。
曹操也自然明白,所以接着便问道:“既然刘备愿意归降,那末降书降表何在?”
徐庶:“丞相听了:刘备欲拟写降书降表,突然从外面来了一个大将。”
曹操想,你倒象说书一样,还有关子呢!问:“来了哪一员上将?”
徐庶:“便是关云长。”
曹操:“喔!美髯公!”
曹操听到关羽的名宇,顿时会产生一种敬仰、关切之情。因此脱口叫了一声“美髯公”:“关将军到来便怎样?”
徐庶:“他问我徐某到此作甚,我道特来劝降令兄。”
曹操:“云长又怎样讲?”
徐庶:“关君侯言道,他不愿归降。”
曹操:“喔!那末尔便怎样?”
徐庶:“我说:‘君侯,尔当初在曹营六十三天,丞相待你不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袍赐马,恩重如山。君侯知恩报德,理当归降。”
曹操想,这是事实。我待关云长确实敬如上宾,再好也没有。你这几句话,或许可以打动关羽之心。问道:“君侯听了怎样?”
徐庶:“关将军觉得徐庶言之有理。便道:‘倘然大哥愿降,关某也一并归顺。’”
曹操想,不错!当初关云长不肯留在我这里,就是因为要去寻找刘备。现在,刘备愿意归降,他当然也肯来了。
曹操:列公,关将军他亦然愿意归降老夫了!──那末降书何在?”
徐庶:“丞相听了:刘皇叔将降书降表写好,正欲交付徐某,哪知外面吼叫连连,又来了一员大将。”
曹操想,你的关子真是一个连一个。不问可知,该是张飞了。问道:“莫非是翼德三将军?”
曹操想,你的关子真是一个连一个。不问可知,该是张飞了。问道:“莫非是翼德三将军?”
徐庶:“正是。三将军问了我的来意,我说特来劝说令兄归降。张飞闻言,怒发冲冠,说道老张不愿归降。并把你丞相大骂了一番。”
曹操象听书似的被他吸引了过去,听昏哉,居然会问徐庶道:“张飞骂些什么?”
徐庶:“徐某不敢言讲。”
曹操:“只管如实讲来。”
徐庶:“那末丞相听了:他说,‘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降曹便是从奸。老张岂能归降这曹贼、国贼、奸贼、老贼!’”
曹操:“喔唷!嚯……”
徐庶:“此乃张飞所骂,非徐某所讲。”
曹操:“老夫明白的。”
这老贼被徐庶骂到如此地步,竟还在说“明白的”!
曹操:“后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