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做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

偶然看到Papi酱参加综艺,给人生中重要的关系做了一个排序,按重要程度分别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理由:自己跟自己相处时间最长,伴侣其次,而孩子和父母,都是陪伴人生不长不短一段行程的人。

这个排序被网友顶上了热搜,大家觉得Papi酱的三观很赞。我们这一生,父母的爱最重,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最多,把父母排在最后,是不是白眼狼?好像真的有点儿。如果都这样,那谁还愿意生孩子,一个个长大都成了白眼狼。

但很抱歉,一个成熟、健全的人,一定会同意Papi酱的这个人生排序。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谈到父母角色时说:父母为别人牺牲一辈子,没有自我,但他们必须容忍自己的孩子,忽然有了自我。

这是生命的传承,为人父母的宿命。经常有人说,养孩子没什么意思,你付出再多,也是帮别人养的。这话没错。

如果你养孩子,只是为了长久的陪伴和掌控,我建议你养猫养狗,或者把钱和精力放在培养跟伴侣的关系上。如果你能像对孩子一样对伴侣,伴侣肯定比你孩子听话;甚至,你可以养一个终生的兴趣爱好,但千万别养孩子,会失望!

生育是一个完善自身的过程,如果选择,一定是为了自己。

首先,你有极强的生育意愿,愿意体会生命孕育的奇迹,完成一次跨度长达十几二十年的亲密、陪伴、交付的过程。

其次,你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慢慢成为情绪稳定、世界观宽阔的大人。

最后,孩子作为一种甜蜜的负担,某种意义上也拓展了我们生命的边界与负重能力,让我们活得更有份量和质感。

为了父母高兴,为了以后有人陪,为了不被别人说闲话,这些生育理由都是不负责任。如果你知道了每个孩子长大都是白眼狼:他们属于时代,属于未来,属于他们自己,以及伴侣和孩子,而你,只是他们的曾经与过去。

想明白这件事,你还愿意生孩子,才是为自己。所以想清楚了再生,晚生育比乱生育强。

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父母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同理,我们也不应该成为父母的第一选择。子女离开父母是自然过程、成长的必然,父母离开子女则需要强烈的自省,是痛苦的情感断奶。与孩子的成长相比,父母的退出更难。这种退出,需要我们在没有成为父母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和演习。而在这一点上,回首来看我的独立成长历程,就是在提前训练并习惯远离父母的陪伴,父母也适应了功成身退。

Papi酱考虑把“自己”放在人生排序第一位,真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我十分赞同。有了这个坚定的排序,才能理顺复杂的亲情关系,不至于被爱绑架。所以这一生,我们为自己做的最好的打算,就是走得出、回得去,无论做妻子还是当父母,出走半生,你还是你。

有人会说,把自己放在第一,还是太自私了。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以贯之的三观,同意每个人都把自己放在第一,那么我们就不会去干涉父母的离婚、再婚,父母也不会来干涉我们的不婚不育,这是有爱的世界,成熟的三观。亲情关系,是一种交换能力:你给了他人自由,意味着你也找到自由;你尊重他人成为自己,意味着你也找到了自己。

爱是一种自我成就的能力,从别人身上找到的成就感终究靠不住,所以失去自我的爱,统统会成为变相的索取。儿好女好不如自己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自己去过另外的生活。勇敢地接纳爱、承担责任,却不在爱与责任中沉迷。想想陪伴我们最久的,除了自己,还有风与阳光,毕竟我们的快乐,谁都抢不走。

写到这里,试问你的人生排序又是怎样的呢?是否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赞:做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