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秋,长江之歌(45):桃红柳绿 苏堤春晓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13日(4):浙江杭州·西湖苏堤春晓

        我们走到南山路的一个丁字路口,继续往东则可乘车回到杭州火车站,往北偏西则需要走过长长的苏堤。选择是自不待说;可偏偏因为爱人有满心脚不耐走,表姐又胖走不动,她俩谁都不想再走了。可这一次,我不再“妥协”,非常倔强,也管不了许多,头也不回地坚持(其实是硬着头皮)独自走上苏堤,心里却气鼓鼓的,好不易来到西湖,难道就……谁知她俩无可奈何,也跟了上来。

苏堤(1911年,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如今的苏堤(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苏堤位于西湖西侧,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3公里,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1090),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既使南来北往的行人免于绕岸行走之苦,又成为美丽的漫步场所。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逐将其命名为苏堤。沿堤建有6座单孔石拱桥,苏轼生前,杭州人就把其中一座亭阁立做他的生祠,挂上他的画像,经常膜拜,追思他为杭州立下的功劳。在那些小亭子中,我们再不可能见到苏轼的祠碑和画像,当年奸臣惠卿再度得势后,曾下令摧毁了那座纪念堂!好在杭州已在西湖建立了苏东坡纪念馆。

        雨,不知不觉间停了下来。我们继续游览,徜徉在苏堤,虽不能体会“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的韵味,但一样可以在柳枝随风吹拂下畅想呢,这难道不像飘逸的发梢么,真美丽啊。

苏堤春柳(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倘若在春早,漫步遍植桃柳的苏堤,新柳如烟,听黄鹂、画眉鸣唱柳梢,该是多么浪漫舒畅啊!故“苏堤春晓”实至名归。但见映波桥将一脉相连的小南湖与外西湖担开;锁漾桥、望山桥、压堤桥,则迎来送往着西里湖与外西湖的鱼儿;东浦桥与跨虹桥,又为岳湖与外西湖担当呼风唤雨之责。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亦有《苏堤春晓》(明·张宁)诗为证:“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在望山桥与压堤桥之间,有御碑亭一座,立有康 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在康 熙题写“苏堤春晓”碑亭处留影(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2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1983·秋,长江之歌(45):桃红柳绿 苏堤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