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内驱力训练营 第三课 畏难与内驱力 2020.12.15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内在需求外在诱因结合起来才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畏难是孩子成长的拦路虎。在下面四种情况下,孩子很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

第一种情况——对目标和未来的恐惧在一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孩子更愿意待在连想都不敢想的舒适区。对梦想的恐惧背后是限制性思维,也就是常说的“我不行”,容易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的长处作比较。案例:一个孩子英语语文都很好,就是数学不太好,其实他是有实力的,但刚开始接触时就被爸爸贴上了数学“学不好”的标签和暗示,“千万别像爸爸一样,要是你的数学学不好那我们俩都完了。”孩子的理解就是:原来我爸就是数学不行,我也很有可能学不好数学。爸爸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学好数学,但是方法不当,让孩子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甚至自暴自弃,如此长时间恶性循环,反过来又会加深孩子对于自己“数学学不好”的印象。各种学习起步时,不要以自己过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否定,一定要从找到根源切入。面对不同的障碍,要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做都不敢做,那么首先要给孩子爱的滋养用爱去破冰,重新改变看待事情的角度和对自己的认知,帮助孩子修正和找到他认可、在他能力范围以内的明确的目标并鼓励孩子行动,以便于让孩子敢于重新设立梦想。解决策略:第一,告诉孩子梦想没有高低之分,不想让那个孩子对梦想产生畏惧心理,让孩子觉得有些事情在自己身上是有可能实现的。第二,告诉孩子目标没有大小之分,适合自己当前情况的梦想就是最好的,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让孩子逐步愿意探讨这个话题。案例:一个孩子高中时400多分的阶段性平均成绩,逯老师和孩子讨论目前的分数我们毕业可以选择哪些学校,如果在剩下的时间努力一下,还会有提升空间吗还有哪些更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中途也穿插兴趣爱好和个性等要素。通过讨论制定了三个方案:1.保底的430分可选择的学校专业,让孩子心里有底。2.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可以突破一点,你觉得可以提高多少?430--460分,可以试一试,说不定可以获得更好的未来,让孩子敢想。3.孩子最后主动说出自己还没使出全力,那么第三层次就是460--520分,那么结果会更好。这样就帮助孩子从敢想到敢做,目标逐渐清晰。孩子问:“如果430分没有考到怎么办?”回答是:“那么自己最少完成了高中学习,未来努力也不会后悔,甚至后面还可以再次挑战自己,调整了自己的意志思维和自我认识,看到了自己内在的东西,突破了对梦想和目标的恐惧。”通过这样的沟通,让孩子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去面对挑战,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种情况——有些人很容易被唤醒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刚开始动机很强。但是随着后面遇到的困难、失败、挫折,会有对失败的恐惧。例如孩子遇到难题,较长时间得不到突破,那么对失败的恐惧就会产生,多次失败的经历积累让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不敢再尝试。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要做到关注孩子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不要只看结果以分数为导向,要看到孩子的努力成长和付出,及时鼓励激发信心。第二教会孩子要事优先,做好一天的安排,只留下该留下的,开始时单点突破,根据重要性短期放弃做好取舍。这样一旦取得成功,孩子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就会带动自我认可,促进后面更积极地行动。案例:一个孩子做题目多次失败否定了自己的能力,畏难情绪出现开始消极否定自我。解决策略:有难题先不管余下的,只看现在做了哪些努力,哪怕一道题只做对了一个步骤,一旦看到家长要予以及时肯定,帮助疏导引导孩子再次进入行动,让孩子首先愿意面对开始行动。如果孩子能自己做出来,那么刚开始对自己“我的理解能力不行”的评价是不是冤枉自己了?你自己做出来了,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状态问题,让他发现做什么动作步骤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通过梳理总结逐步建立学习信心。另外,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要注重帮助孩子建立多视角看待问题的习惯。案例:孩子写字把纸戳破了,有的家长破口大骂,有的家长会建议孩子纸已经破了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是力度不对还是下笔角度不对导致纸破了?或者纸已经破了,我们可不可以把破纸做成手工,这样也不会浪费了这张纸,对不对?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降低对困难挫折的恐惧。

第三种情况——因为对他人不满愤怒等反馈和外部评价的恐惧,为了自保让自己停留在一种状态中。特别是一些家长的不当的方法言论和不恰当的期望,会在孩子心中种下恐惧的种子。制定目标一定要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期,否则孩子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停留在不做不错的状态。另外,孩子的心理内在恐惧也有可能引发的外在的病理状态,这是中高考期间有些孩子出现抵抗力下降肚子疼等现象的原因。

第四种情况——根据经验总结产生的自我纠结:1.不同行为标准的冲突:父母价值观不一样,妈妈要求努力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爸爸秉持差不多理论关注生活状态。这样一来,特别是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稳定之前,会让孩子缺少坚定不知道该听谁的,产生对冲突的恐惧,就本能选择回避,时间长了两种理念会在他心中同时并存,当这两种理念产生冲突时,就会选择回避导致什么都不做了。2.执行自己的标准时,因为自己的行为让别人不舒服,例如老师表扬了好孩子,自己的同伴没有被表扬,好孩子为了不去“伤害”同学,而选择放弃自己本来正确积极的行为。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出统一和谐清晰的价值标准的确立,教会孩子选择对自己最认同的东西,学会断舍离。

一旦动力被激发,就拥有持久性有始有终,我们要考虑到孩子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有哪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成就获得面对新得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激发孩子内驱力训练营 第三课 畏难与内驱力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