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习课堂:不开小差的秘密

今天回看了管建刚老师的习课堂公益十讲的第一讲——不开小差的秘密。做了简单的笔记,写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笔记

(一)你见过家常课吗?

家常课和公开课的区别:

家常课和公开课的区别

我们现在上的家常课是打了一折、两折的公开课。

(二)家常课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开小差

1. 90%的老师的家常课上60%的学生都在开小差。这是日常使用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常用的教学方式比如开火车读、指名朗读、一问一答、小组合作等,都容易让学生开小差。

(1)开火车读,指名朗读:没有轮到的同学多半在开小差。

(2)一问一答:大量老师在一节家常课上提问都超过80个,这样的一问一答效率很低。核心参与互动的只有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其他同学几乎没有参与。

深度思考的基本条件是时间,一问一答时间太短,一般只有20秒,无法做到深度思考。

将口头提问换成任务单上的提问、PPT上的提问,也就是书面提问,能大大减少老师随意提问的数量。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基本前提是小班额,不适合我们的大班额现状。小组讨论需要老师具有强大的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和组织的能力。

2. 开火车读、指名朗读、一问一答、小组讨论的先决条件是专心听讲。专心听讲绝无可能。例:

(1)没有一个老师从头到尾把春晚认真看完。我们的课堂没有春晚那么精彩,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比春晚的时间长,而且天天上课,怎么可能完全专心听讲?

(2)老师开会时往往只听与自己有关的内容,与自己无关的内容很少认真听。学生听课时也会只挑与自己有关的内容,与自己无关的内容,他不会专心听。

3. 学习任务=大锅饭

习课堂任务单把大锅饭变成承包责任制

把课堂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忙起来。

二、我的思考

关于家常课,我曾经很迷惑。家常课不可能像公开课一样,准备得那么充分,上得那么郑重。家常课常常很平淡,偶尔上得像公开课一样,有一点亮点,也像放烟花一样,绚丽是有了,但是过后似乎什么也没留下。我尽力把家常课上得向公开课看齐,但效果不明显,效率常常很低,学生成绩也不见提高。

今天听了管建刚老师讲述的家常课和公开课的区别,我茅塞顿开。

家常课大概就和家常菜一样,简单,但不失美味。天天吃,但吃不腻。而公开课就像待客的“硬菜”,端出来,色香味俱全。客人觉得受到了主人的重视,主人觉得得到了客人的认可,双方都高兴。做这样的“硬菜”,虽然费时费力又费钱,但是偶尔做一次,倒也还能接受。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做饭慢,做几次就不愿做了。我喜欢把待客的“硬菜”当成家常菜。天天变着法的做“硬菜”,每顿饭要做一两个小时。每天只做午饭、晚饭,再加收拾厨房就得四个小时多了,能不累吗?

花这么长的时间做饭,当然希望得到与付出相匹配的反馈。可是家人顿顿吃“硬菜”,反馈无非是“哇!真好吃!”一类的语言。每次都是这样的反馈,配家常菜还算不错,可配“硬菜”,似乎就有些不够。付出与反馈不成正比,当然不愿再做饭。

如果我能让家常菜回归家常,不但做饭的速度能提上来,也许还会做出久吃不腻的家常好菜来。

把家常课当成公开课上,在家常课上追求公开课的效果,自然是做不到的。

是否有这样的家常好课,让家常课回归家常,把课堂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既能填饱肚子,又能久学不厌?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课堂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习课堂:不开小差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