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素问摘要

2

2.15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1.六气的关系

2.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3.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4.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2.13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1.丹(紫)、黅(黄)、苍(青)、素(白)、玄(黑)

2.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3.夫变化之用,天垂重,地成形,七曜伟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2.12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1.五运六气学说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身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2.善者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1.标本:

本:病因、病机,标:症状表现;

本:久病,标则新病,

另外在其他篇中本为病人,标为医生。

2.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自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2.11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1.

春,气在经脉;

夏,气在孙络;

长夏,气在肌肉;

秋,气在皮肤;

冬,气在骨髓中。

2.刺五脏,

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

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2.10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病位和针刺部位左右交错,故称缪刺。针刺要结合人体在月亮周期中的气血盛衰来确定用针刺术。

2.9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神气血形志

1.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2.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不利少气。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大小便)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3.人之所有者(最宝贵),血与气耳。

4.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5.五脏者,以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

2.8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水病和热病)

1.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盛,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2.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褊。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

3.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

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子,以泻四肢之热也。

五脏俞偏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皆热之左右。

4.寒盛则生,热也。!

2.7

骨空论篇第六十

风者百病之始也,治在风府,调其阴阳。

任脉冲脉,督脉的循行路线及其所属的疾病。

寒热、犬咬、伤食等病的炙治方法。

2.6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气府是经脉之气交汇之处,本篇讲述了手足三阳经脉,督脉,任脉冲脉等经脉之气,通达之处的腧穴数目及分布概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2素问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