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一:如何理解“钱”这个东西?

钱,从哪里来?

钱,是个什么东西?

有人说这是人类文明诞生的产物,有人说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基,有人说它牵引着一次又一次的科技迭代,有人说它不过是买东西时需要用到的物品。

钱的本质是交换,跟上古时代的“以物易物”没有二样,不过是大家把瓜果蔬菜绸缎木材换成了贝壳,又用贝壳换成各类金属制成的奇形怪状的“币”,金属的币携带不便,又有了“锭”、“交子”、“银票”等等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后来大家又说,你这个东西不正规,我们现在统一了,那就得用统一的东西替换掉之前不统一的东西,于是,“锭”、“交子”、“银票”变成了“金圆券”,“金圆券”又变成了“人民币”,“人民币”又升级成了“数字人民币”。

微信余额和支付宝余额仅仅只能算得上是某支付软件中可以与人民币等量兑换的数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钱,否则微信和支付宝也不会有“充值”这个选项,而应该改成“兑换”才对。

纵观古今,钱这个东西始终没能脱离其本质,它的意义就在于交换——我有这个东西,可以换你的那个东西——而财富就是在一次次的“不等价交换”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比如说:王二卖瓜,综合平均成本是两毛七一个,售价是三毛二一个,那平均每个瓜就能挣五分钱,十个瓜就是五毛,一百个就是五块。如果有一天王二做大了,变成了批发商,每天能销售十万个瓜,那他一天就能挣五千块。

当然,“王二卖瓜”只是一个很粗俗的表达方式,里边只提及了成本、售价、利润三个概念中的最基本一项原则,而在真正的经济学与社会活动中,其计算成本、售价、利润的过程要复杂、麻烦、琐碎得多。

可终其一点,“王二卖瓜”也是一场交换——客户有钱,客户想吃瓜;王二需要钱,王二这里有瓜,于是两人达成一种“协议”,那就是:客户接受王二每个瓜卖三毛二的规则,王二也接受客户只付给自己每个瓜三毛二的价格。

以上也是一个很通俗的表达方式,要想理解关于“钱”的更多概念,或者说怎么去培养“赚钱”这种思维,单用社会学或者经济学是不能完全解释通透的。

于是,在经历数个夜晚不眠不休以后,我发现,关于“钱”的概念,或者说理论思想,其实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来阐述。

因此,我将有关“钱”的思维整理成文字,写了这篇文章出来。

欲知后事如何,看下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一:如何理解“钱”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