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解读(当一个人再也无法创造价值,他就会变成下一个格里高尔。)

经常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朋友,对卡夫卡的《变形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不知道这部作品也没关系,我讲给你听。

《变形记》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格里高尔在某天早上醒来后突然变成甲虫的故事。卡夫卡采取了异化的手法,写格里高尔突然由正常人变成甲虫。这种手法在中国有没有呢?其实在中国古代精卫填海、梁祝化蝶、薛伟化鱼等故事中早有体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关于异化手法的运用。如《骂鸭》写盗鸭人白某,吃了盗来的鸭子,身上生出鸭毛,奇痒,经鸭主骂过,方才好了。人怎么可能长出鸭毛呢?虽然蒲松龄还没有娴熟地使用该手法,但是不可否认地是他已经有了运用这种独特表现方式的意识。而《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更是常化为人危害人间,最后被打回原形。

言归正传,先介绍一下格里高尔。在家庭关系中,他是家中受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他的父母没有工作,妹妹正在读书。一方面,为了做一个称职的儿子;另一方面,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哥哥。格里高尔不得不承受亲情的双重压力,靠着自己的微弱力量苦苦支撑着家庭的经济支出。在工作中,格里高尔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工资薪水却并不高。在文中,当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无法上班时,秘书主任到格里高尔家询问他的情况,可以看出他对格里高尔并不友好。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不得不承受着情亲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为了在家庭和工作中表现得更好,他不得不忍受生活的折磨,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前行。

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其实这就是一个人生活的突然变故。当正常人格里高尔的生活突然发生重大变故后,所有按照原有轨迹前进的生活突然陡然巨变,格里高尔的家人显然无法接受这种巨变,原有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们人性中索取、贪婪、冷酷无情的一面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格里高尔的“虫化”,使得家庭的经济来源开始断裂。一家人不得不将自己的房屋出租,在出租给几个大学生后,格里高尔听到妹妹拉小提琴爬了出来。他父亲的态度是呵斥他,并且用苹果砸向他的背部,在最后苹果陷入了甲虫格里高尔的身体,这是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变化最突出的是格里高尔的妹妹。格里高尔“虫化”后,掌管其伙食的是她妹妹。随着格里高尔“虫化”越来越严重,她妹妹对她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给哥哥吃甜牛奶,白面包到后来逐渐厌烦格里高尔,再到最后忘记了并且觉得他认为格里高尔不再是他的哥哥了。妹妹是格里高尔最爱的人,同时也是变形最彻底的人,她从一个善良的妹妹变成了冷漠的女人。小说最后写了格里高尔在昏沉中逐渐走向死亡,而他的父母、妹妹却在计划着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现代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学者可能会从现代主义、异化、悲剧理论等多方面面进行深度剖析,但我个人谈谈这部小说给当代人的启示。

与其说这是一部探讨亲情的现代主义小说,不如说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作品。格里高尔在“虫化”前,是一个人,一个可以为家庭创造价值的人,父母喜欢他,妹妹尊敬他。但当格里高尔虫化后呢?他受到了家里人的冷嘲热讽,甚至他的父亲呵斥他,攻击他。其实这种虫化就是生活的巨大变故使人丧失创造价值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严重车祸,工地事故等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难道不是虫化的另一种变形吗?而这种突然的变形不仅使原有的生活结构发生变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感情也随之发生变形。

都说医院是检验人性最好的地方,医院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活的突然变形,变形之后家庭伦理关系还能回到之前吗?我估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变成格里高尔的妹妹,贪婪、自私、无情,一方面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突然的变形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我们无法接受这种秩序,认为之前的秩序就是理所当然而已!但世界上哪有什么理所当然?只不过是有千千万万个格里高尔在不求回报地深爱着他的家人。每个成年人都是格里高尔,为自己的家庭打拼,为自己的父母、孩子打拼。可悲的是,当某一天你再也创造不了价值时,你就不是格里高尔了,你就是那只甲虫。

当一个人再也无法创造价值时,他就会变成下一个格里高尔,这是人与人创造价值的不对等造成的。试想,在一个家庭中,一个人努力创造着价值,而另一个人不但不创造价值反而还消耗着家庭创造出的大部分价值,会发生什么?那就是创造价值的人心态开始不平衡,凭什么你坐享其成,而累死累活的却是我?

所以,一个人不想成为格里高尔,只有努力创造价值!否则你就会被当成那只被遗忘在房间直到死亡的甲虫。

你可能感兴趣的:(《变形记》解读(当一个人再也无法创造价值,他就会变成下一个格里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