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锣鼓巷走过(含小菊儿胡同)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9月3号、10号、14号三次溜达南锣两的16条腿儿,10号溜达了小菊儿胡同的南边的一小段儿,然后走北锣出去,14号从南锣南口儿走了一趟,又溜达了小菊儿胡同北边的那段,最后还是走北锣出去。这就是篇儿随走随拍,记录一下而已。

站在南锣南入口的北侧向南拍

        南锣的南入口儿有个牌楼,从地安门东大街往里进的话要在门口扫码预约一下,但是从周围胡同儿进南锣就不用,我不想扫码,就骑着车进了福祥胡同的西口儿,在胡同东口儿结束骑行,然后进南锣往南走来到牌楼北侧拍照。

南锣鼓巷全景导览图,之前写文儿的视乎搜资料在网上看奥这张图,原来实物在这里(再往北走点儿还有个一模一样的)。
菊儿人家——菊儿胡同菊儿小区
白石画风——雨儿胡同13号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清风静园——这个不确定是哪里,像是景阳胡同的那个拐弯儿(应该是对的)。
雕廊晨曦——东棉花胡同15号凤山将军宅里的拱门砖雕。

        上面这4块是在东侧的墙上,还有另外4块在西侧墙上,被预约登记和查核酸的棚子挡住了,分别是茅园书香、玉河灯影、南锣槐香、中戏清音,这总共8块合称“南锣八景”,是请曾经在南锣鼓巷地区生活过的著名京味画家杨信先生创作的以这八处景致为主题的彩铅绘画作品,在南锣墙上是以瓷砖的形式镶进去的。

预约登记、查验核酸的棚子很长,能看见最头儿上那幅是“玉河灯影”。
开始走了,基本就是过了横向的胡同儿后拍一张。南锣的照片除了下面那一张是3号拍的外其余都是14号拍的,周末和工作日在人流量的差别上还是挺大的。
周末的景象,比起没有YQ的时候已经少了很多人,但我仍然觉得闹腾。这张和前面那张都是福祥胡同-炒豆胡同以北。
蓑衣胡同-板厂胡同以北
雨儿胡同-东棉花胡同以北
中戏实验剧场
北平咖啡,跟雨儿胡同东口儿的北平国际青年旅社是一个老板,就在雨儿胡同儿东口一出来左手边不远。
这家门楣上上的彩绘好看
帽儿胡同-板厂胡同以北
景阳胡同-秦老胡同以北
民国北京水准点
南锣与沙井胡同儿相交处西南角的“窝儿餐酒小馆”,挺文艺的感觉。
沙井胡同-前圆恩寺胡同以北
“创可贴8”的橱窗,娃娃的造型是我们小时候那个塑料不倒翁,脸有三种表情,转过来转过去,很吸睛。

        这家店一直是南锣很有个性的一家店,算是最早最早一批做国潮(或者说京潮)的,店主是个老外,我虽然来南锣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但每次来都会看一眼这家店(不是进店看,就是路过在外面看看),他家的东西还是很有品质的,可如今,这家经营了16年的店即将在10月8日闭店了。公众号上说“过去两年多内我们一直努力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我们已倾尽全力,所以现在可以选择放手告别了”,什么原因,心知肚明了。不过实体店关闭并不意味着品牌的结束,他们还在继续做。

南锣鼓巷59号,洪承畴宅。边儿上那个大叔太没眼力见儿。
黑芝麻胡同-后圆恩寺胡同以北
这家的门头比较特别
南锣与菊儿胡同儿相交处东南角圈起来展示了一些石磨、门墩儿之类的物件儿,应该都是从周围胡同儿收来的。
前鼓楼苑胡同-菊儿胡同以北
左侧挂着块木牌子,上刻“白家老宅:此四合院是《大宅门》中白七爷(原型)的府邸,占地约3000平米。现南厢房举办老北京民间艺术展,众多民间艺术家为你现场表演。逛老北京胡同四合院,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免费参观”。
店外有个砖雕的影壁
走了一下午都没喝水,走到这家皇小羽看见有酸梅汤和杏仁豆腐,就进去了。
乌梅露,就是酸梅汤啦,味道可以,如果甜度再减一点儿会更好。
杏仁豆腐,这个是杏仁味儿再浓点儿更好。
小菊儿胡同是一长一短的两小段,位于菊儿胡同和鼓楼东大街中间的位置、东西向,短的在南长的在北,先进南边短的这条。
又细又短
走进这条胡同儿我其实是被这猫猫玩偶吸引的,左边这只是在胡同儿口儿南锣街面儿上,右边这只在胡同儿里店门口儿,这个猫玩偶叫“富贵儿”,我都有点儿想买一个了(TB上有)。
这家猫咖叫“鼓捣猫呢”,这名儿曾经是某段相声里谐音good morning的。
←门口儿的雕塑很可爱,白猫到底是个猫还是个披肩呢?→店外的小黑板。
他家除了猫还有别的动物
胡同尽头儿的涂鸦
再进北边儿长的小菊儿胡同
西入口儿,一长一短两条小菊儿胡同都是死胡同儿,东边出不去的。
这家在门外修了栅栏,看着真难受,但大概也是无奈之举吧,不想自己家门口堆着人出门吓一跳。
小菊儿胡同里的菊儿人家,早些年可是火了一阵的。
前面就是胡同儿尽头了,白色的房子是菊儿小区。
一只鸡
长得很好的植物
南锣的最后一张,前面就是鼓楼东大街了。
过了鼓楼东大街进入北锣
小时光咖啡馆,喜欢这个调调儿,DP上搜了一下竟然里面也有猫猫。
被门口的大熊吸引,一家叫好彩的小酒吧。
大经厂胡同以北
SEVEN COFFEE & BAR、
秋刀鱼之味,这两家店挨着,绿植顶棚太赞了。
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商店,要闭店关门了,正在甩货,之后转线上了。
左手边是彝席之地,右手边是一定书屋。

        北锣我10号、14号分别走过两次,每次路过“彝席之地”的时候都瞧了一眼,因为门口有个金色的雕塑,但我竟然没想起来我在这里吃过饭,因为这店改名字了。直到写到这里,我在地图上看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就继续查了下,又翻了之前的备份的博文,没错儿,就是这儿。

        2017年5月底,我和现在已经在荷兰的猫友在这里吃的饭,当天陪她一起带猫猫注射疫苗及芯片,猫猫将要跟她一起远赴荷兰所需的手续。那时候店名叫“阿斯牛牛·彝家”,现在阿斯牛牛已经变成了他家的“大品牌”,凉山菜去了三里屯儿机电院儿,北锣胡同儿里现在是小火锅儿和酒店,还有下午茶。

再往前走就是分司厅胡同
华丰胡同-分司厅胡同以北
北锣与分司厅胡同相交处西北角的分司厅幼儿园,一级一类幼儿园,始建于1925年,北京市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V7 COFFEE,DP上评价挺高,豆子说是店家自己在云南种的。
北锣与琉璃寺胡同-谢家胡同相交处以北,两次经过这里都拍了照片,因为街角的那一丛蔷薇。
又是一个特别的门头
JM CAFE,也是DP评价很高的店,店主是周董的粉丝。这个院儿里还有个法国小超市plus,以及其他的店。
被吸引是因为墙上的涂鸦,喝葡萄酒的扁脸蓝猫很吸睛,然后就越看越有意思,鸟笼是装饰没底儿的,窗框上拴着的是以前那种门帘儿用的草珠子,门口的对联也有趣“清晨烙饼煮茶 傍晚喝酒看花”,是家可爱的人。
加盖出来的房子把过道儿挤的只剩窄窄的一条,仅容一人通过,感觉正常大小的家具都很难搬进去。
这张应该是在纱络胡同以北,郎家胡同-花园前巷以南拍的
大概是快到千福巷的位置拍的

        南锣、北锣,仅隔着一条鼓楼东大街,却是完全两样的感觉,南锣已经商业的令人极度不适,走进去感受到的就是一种聒噪,同店两头儿开,不想逛,只想赶紧走过去。

        因为是周二的白天,所以街上人不多,挺好,我喜欢相对安静的南锣,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就会少掉很多味道。另外,白天的南锣与晚上的南锣会有截然不同的味道和风情,感觉白天的南锣像是穿着素色棉布旗袍的女人,文静、内敛;而晚上的南锣则是换上了丝质大花图案高开叉旗袍的女人,热情、妖娆。

        在网上看到不少人提到南锣的“商业”和“铜臭”,说实话这是件挺矛盾的事儿,如果不是因为南锣从前几年开始商业化,恐怕现在也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个地方“趋之若鹜”,很难说我不是因为南锣越来越“有名”而把它当做了想先去游走的目的地之一。在这个浮躁的快餐时代想要尽快出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夸张”、就是“噱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只希望南锣的商户在淘到金子之后、在浮华过后能重新回归一种“平静”,希望未来的南锣再多一些文化气息,少一些商业味道。还是那句话,我喜欢南锣安静中的热闹,喜欢白天那个素色棉布旗袍的胡同女人在晚间换上丝质大花旗袍摇曳在夜色中,我希望这块城市中的碧玉在光阴的打磨中会越来越润、越来越翠。彩色的三里屯儿、红色的什刹海、绿色的南锣!

        ——曾经,在2010年,带着客人走了一小段儿南锣之后,写下了以上的文字(嗯,那时候多少还能写点儿有血肉的东西),如今,南锣终究没有成为我希望的样子,既没优雅也没风情。光明日报光明日报2015年2月5日发过一篇名为《南锣鼓巷的三个尴尬》的文章,说的一针见血:尴尬1 过度开发:游胡同变成了逛买卖街;尴尬2 周边胡同:文化遗迹多未开放;尴尬3 胡同住户:住宅亦景区烦恼多。但是又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丝毫好转,也许过度开发之后想要掰回来就是难上加难。

        北锣目前还保存着相对舒适的状态,没有那么多的商业,胡同居民与小店共生共存,每家店也有自己的特色,有一定的商业规模但又不过多,白天逛胡同儿的同时有地儿坐、有地儿吃,夜幕降临之后还有地儿喝,要保持下去啊!

蜈蚣的右腿们:南锣东侧的八条胡同(下)

蜈蚣的右腿们:南锣东侧的八条胡同(上)

蜈蚣的左腿们:南锣西侧的八条胡同(下)

蜈蚣的左腿们:南锣西侧的八条胡同(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北锣鼓巷走过(含小菊儿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