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优势:那个“擅长但是迟迟没有提升”的能力

你了解你的优势吗?

网上有个朋友在询问一个35岁职场的灵魂问题:“我现在过了35岁,单位考核压力很大,但是有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创业,也不可能离职,不上不下地卡在这里,感觉自己也没有什么优势和特长,就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老员工,我应该怎么办?”

勤勤恳恳的老员工

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我好像没有什么优势和特长。”

你真的没有什么优势吗?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多或强或弱的优势,只是没有发现而已,一般可能是比较错了对象。

例如你是程序员,很自然的比较对象就是其他的程序员,你会发现自己可能就是一个中等水平,上面总是有很多的大牛,他们各有自己的特长,这会让你很沮丧。但是如果和其他人交流一下,你会发现别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你对那些大牛的评价,即你也有一些自己看不到的优势,例如大数据的筛选能力,或者是和周边部门的协调能力等。

实际上,你应该换个方向进行比较,例如你是HR中最懂程序的,在程序员中最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现了你的优势没有?

在交叉领域中,你拥有独到的优势。而且为什么你会在HR领域中比较啊,那说明你对HR的工作比较认可和熟悉啊。如果你不喜欢扫地工作的话,你肯定不会这样比较:我是清洁工中最懂程序的,是程序员中最懂清洁的。

换个比较对象,你就是高手

也可能是没有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甚至将自己的优势看成了劣势。

例如你一直喜欢写写画画,但是你上的专业是计算机,工作后做的工作是程序员,整天与数据打交道,所以花时间在写写画画上被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最好的评价就是“有个放松的方式也不错”。

事实上,擅长绘画的人都有非常好的整体规划能力,这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极其宝贵的能力,包括在软件领域。软件中特别需要有架构思维和联想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系统主架构师和用户体验官的候选人。


你的优势就是你“擅长但是一直没有投入”的那个能力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既然对这个能力很擅长、有所期待,为什么又不发力投入呢?

因为人是一种追求“短期激励”的生物,做出一个举动之后希望能够快速获得周边人的认可、关注和赞许,这是人的本性。所以你拥有某个比较擅长的能力时,可能会很快就收获别人的认可。

例如你在晚会上放歌一曲,收获了无数的掌声,你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晚会之后,你会持续练歌,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弥补短板吗?大概率不会,你可能会再学几首歌,下次找个机会再露一手,仅此而已。

如果有人让你参加外部的一些歌唱大赛,你又觉得自己的水平可能与那些专业选手有差距,没有信心能够PK过他们,但是你又不太想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在训练上,内心有所期待但是又迟迟不投入,演唱水平一直停滞不前。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某一方面的优势,有三个依据:

1、在某方面经常有输出、被表扬:例如你的数据敏感性、细节处理能力、绘画能力、毒舌能力等。

2、你也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例如经常发表一些和毒舌的评价,并获得大家的认可;或者你觉得从一堆数据中找到背后的逻辑规律最让你兴奋。

3、你觉得进一步提升要花费大力气:因为你在这方面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常人,要更进一步就必须投入10倍以上的努力,而且还不清楚努力的结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一旦你在某个方面满足了上面三个条件,那么这方面的能力就是你的优势,而且是最有可能发展到更高段位的优势。


为什么人们对提升自己的优势有畏难心理?

这是因为“能力的高原效应”在作祟,就是你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如果要提升,花费的代价就是几何级数的增加,如下图所示。 

你的优势能力处于高原期

事实上,你的优势能力就处在快速提升前的高原阶段,这个阶段你投入很多的资源,但是能力提升好像并不明显,这个时候你会不断怀疑自己、不断重新进行心理建设。

这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人会坚持到底、刻意练习和提升,慢慢走出了迷茫期,走到专家级的水平,成为某个领域的真正牛人。另一部分则在怀疑和否定中放弃,这也将给下一次的重新启动带来更大的心理阻力和资源成本。

所以,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都是吃了足够的苦头才实现凤凰涅槃式的飞跃,没有一个成功是唾手可得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14亿人口大国中。 

坚持到底,实现涅槃

一句话总结

发现你的优势,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打磨它,你的优势才能变为能力、才能变为你的杀手锏,否则,你的优势就仅仅是个爱好而已。

(请关注镭师兄,你的优势强化师,助你走出一条陡峭向上的人生曲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到你的优势:那个“擅长但是迟迟没有提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