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工作总结

我有幸聆听了,由宁园长带来的关于《高质量的设计集体活动是幼儿教师基本素养》相关讲座从中,我更加深入了解了身为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高质量的完成备课,如何撰写教材分析,如何将课堂的重难点设计出来,如何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中提问,等等,宁征园长在讲座中指出的这些方面都非常的,有实践性和操作意义,使我在讲座中受益匪浅。

对于教材分析方面,宁园长指出,我们应该,相对于课程,属于五大领域中的哪一领域的活动性质和内容进行详细的界定,比如数学领域是学习数字加减还是几何认识等等。然后就是对于课程内容中的核心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把孩子充分获得经验,产生好奇心。就是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对于内容的理解,教学内容分析细化,并且有针对性的教授给幼儿。这不禁使我想到,曾经我在实习中教授过小班的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数学课,我班级中幼儿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虽然触摸过玩过相关的玩具,但是,对于他们的相对科学性的认识,并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这些形状叫什么,因此,教师在下午交谈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饼干都切成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让他们在加餐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一次作为前期经验的凭证,让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联想迁移,并灵活运用了他们正在进行的海洋主题的福禄贝尔拼摆游戏,通过福禄贝尔玩教具小木棒之间的长度比较,让幼儿知道,正方形四个边一样长,长方形分为长边和短边的概念,最后再通过,几何绘画和他们吃几何饼干的照片,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迁移与应用并产生兴趣。这都使我意识到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没有进行孩子们的前期经验铺垫,那么我这节课将寸步难行。

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宁远长对于有效提问的重点讲解。除我们应该围绕核心内容提出关键问题,相对琐碎的提出各种问题,学开放性的问题,分析出具体问题,有层次的展开,避免限制幼儿的思维发展,写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层次有逻辑的推进活动。这些都启发了,我对于日后数学教学的提问环节,对于数学教学中多见的数字量的加减方面,我应该相对减少孩子们对于一个事物的了解,这种问题的分析,比如说直接讲述小猪在森林里,这箱哪些活动,而不是将问题分散化提问,这是什么呀?对,是小猪,他在干什么呀?这种重复性的问题,应该避免讲课程进行的相对简洁化,高效性。再就是应该将问题梳理的逻辑性,比如说第一个加法,我应该和幼儿共同探讨启发撰写出来,那么第二个加法,我就应该部分放手给幼儿,让他们来说加号是什么?等于号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了?在幼儿答不上来的地方帮助一下他们,引导一下他们,第三个加法,我就可以完全放手给幼儿了,让他们做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于数的量的感知。

讲座听下来,深感到宁园长对于学前教育集体活动设计的经验,也从中明白了一些优秀的集体活动设计,从前到后,所涉及到的关于问题设计核心目标实现,以及将要提升幼儿哪些方面经验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些我都是我将在日后不断学习和致力于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