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读书笔记一

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2002年,钱伯斯以其在儿童文学创作与推广领域的杰出成就,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是钱伯斯常年研究、推广儿童阅读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总结。这本书指导老师和家长通过设计、组织阅读讨论活动,帮助儿童领会一本书各个层面的含义,从而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


摘自第3页:

一位小朋友选择了一位作家的作品的某部作品定下心来阅读,被深深的吸引之余,找来了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一本接一本地读下去。根据我们先前所绘的“阅读地图”,这位读者在许多老师眼中大概都是个成功的典范。

但这样的片面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针对特定类型读物、特定作家做持续的重复阅读,是一种井底蛙式的阅读,这种读者永远不会知道井外世界的广阔与多姿多彩。


我的思考:

我就是作者笔下“许多老师”中的一个。这个小朋友在我眼中就是个成功的典范。针对特定类型读物、特定作家的阅读应该可以称为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更有利于形成我们的知识体系。

只有在读了大部分的苏东坡作品后,我才能够知道苏东坡的写作风格;如果想学习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那我一定需要多看些教孩子阅读的书籍,从中吸取优点,经过反思形成自己的方法。因为《天龙八部》喜欢上金庸,我找来金庸所有的书来看,有什么不对吗?

我不会一辈子只看一个主题、一个作者的书,为什么就“井底”了呢?

有可能是我没有理解作者的想法。


摘自第10-16页:

三种分享

分享热情:朋友之间对一本书展开讨论,经常开始于希望别人也能分享对该书的狂热。

这种狂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一份单纯的喜好,他们不约而同为一本书所吸引,为情节所迷醉,欲罢不能;一份强烈的不以为然,对故事的安排不满,甚至因此不愿意读完,这份热情也会互相传染的。

例如:我最近读的这本书真是棒极了,你读过吗?

你喜不喜欢这一段?

你不觉得这里特别有意思吗?

意见相左更容易激起讨论的火花。

分享困惑:读者们多半对故事情节中令人费解或不明白的部分没什么好感,可能提出类似的疑问:当如何如何时,是什么意思呀?你看得懂这一段吗?

有时我们也可能以一种评论的口吻来表达对故事情节的困惑:我不喜欢这种结局,你呢?我不懂你为什么对这一幕情有独钟?

分享关联性:通过发现书中各类元素的关联性,我们便可以释疑解难。

这些元素包括语言的使用、情节的安排、时间的组合、角色的设计、象征意义等等。

   只有确认书上字句的构成模式,我们才能“读”之有物。学习阅读并不只是单纯地了解字面意义,更要能把握其中的叙述模式。


我的思考:

分享热情和分享困惑可以结合成年人看完电视剧忍不住和别人聊聊的理解。

这个时候,作为听众一定要认真听。如果没看过,我可以给你讲讲情节,如果看过就可以聊聊喜欢、讨厌和困惑的地方了。

   第三种分享是分享关联性,也是最难的。对于小朋友来说,我觉得可以让孩子先演一演,再来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