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孩子做回孩子

我家二宝将近拉了一年的小提琴,老师说她特别有天赋,她学习9个月的进度是很多孩子一年的进度。我也真希望她能热爱音乐热爱小提琴。

但是,二宝练琴的热情一直就不足,全靠我各种威逼利诱和拐弯抹角地说服,心不甘情不愿地坚持着。一说拉琴,就会变着法儿的拖延,人变得很烦躁,还会经常发脾气,会和我起冲突。

我先生也会因为孩子练琴没时间玩,睡觉又晚,频频责怪我。为此,我也常常纠结和苦恼。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费劲,一定是我在哪里出错了。”

到底错在哪里了呢?

小提琴,到底拉还是不拉呢?

读了这本国际知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全脑教养”提出者丹尼尔·西格尔的这本《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为我解开了困惑。

作者认为,平衡是开放式大脑的第一大基本特质,

什么是开放式大脑?是源自于大脑中的一种特别的脑神经回路,有开放式大脑的人,善于接纳,不和别人对着干。

无论我们的孩子多大,我们的首要任务都是帮助他们变得更平衡。

因为大脑平衡的孩子会更具灵活性,比如,当发生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时,不会立即发脾气,而是自觉地去适应它。

平衡的日程可以带来平衡的大脑,平衡的日程允许孩子做小孩,不会把他们的每秒钟都安排满,不会让作业和规划性活动占据每时每刻。

拿我闺女来说,报的兴趣班有小提琴、美术、舞蹈、跆拳道,周内晚上和周六周日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到底该如何平衡呢?

要看孩子究竟爱好什么呢?要顺着她的天性,既然不喜欢小提琴,就不逼着拉、不逼着练。

用开放式大脑策略促进平衡,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是要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因为没有充足的睡眠,各种大脑和身体机能受损都会。

二是玩耍要优先。玩耍是孩子的基本需求,是孩子的工作,要让孩子做回小孩。自由玩耍时,孩子是在不受评判或威胁的情况下,探索自己的想象,与别人互动的;玩耍能减少压力,还有稳定情绪的作用;通过玩耍,孩子能获得成长、发展和对自我的认知,还可以培养重要的情绪、社交和技能。

三是使用健康心智餐盘,包括7种日常心智活动,可以改善大脑,建立平衡并产生幸福感。分别是专注、玩耍、联结、运动、内省、放松、睡眠。

我们出于好心,想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尽量丰富多彩,艺术、学业当然很重要,如果我的孩子特别热爱小提琴,我应该支持她,追求自己的热爱的事情,但是代价不应该是剥夺孩子想象、探索和玩耍的机会。

孩子到底爱好什么,选择权最终在孩子手里。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对生活节奏的忍受限度也都不同。所以,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就让孩子做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