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第26篇:《清醒思考的策略》上

图片发自App

【书籍】《清醒思考的策略》

【页数/章节】P1-155, 第1章节~第26章节。

【标题】《提升美好生活的12个思维工具》

【字数】

【正文】

    生活不易,总是避免不了经受各种挫折和挑战,面对困难的时候,换个思维方式,事情就改变了。

1、心理账户:如何将损失转化为收益

把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处理事情时的心理状态看成是一个账户,这个虚拟账户是亏损还是收益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想法,心态平和满足则收益,心态焦躁不安则亏损。

把“这种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换成“这种事是想教会我什么?”然后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2、修正的巨大作用:为什么完美的预设是不存在的

我们高估了预设的作用,低估了修正的作用。

“计划本身一文不值,计划的过程才是一切。”关键并不是制订一个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不间断地持续规划,这个过程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3、使命的压迫做自己能做的,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不要听从你内心的声音。使命仅仅是你的一个职业愿望而已。浪漫的使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天赋和爱好。

4、好名声的牢笼:将自己从外部评价模式转换到自我评价模式。

你想做以下哪种人?世界上最聪明但被别人认为是最愚蠢的人,还是世界上最愚蠢但被别人认为是最聪明的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才是唯一关键的。

5、你可以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他人。

你无法改变他人,甚至连你的爱人和孩子,你都无法改变。只有来源于内心的动力才能促成性格的改变,外界的压力或理性的论证对此都是无效的。

6、快乐论与实现论如何让乐趣和意义彼此互补。

我们经历的每一个瞬间也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即“兴致成分”(也被称为“快乐成分”)和“意义成分”。快乐成分代表直观的享受,而意义成分则代表了我们对某一瞬间存在的意义的感知。比如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吃巧克力的快乐成分很高,而意义成分却趋近于零;相反,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快乐成分很低,但意义成分却很高。

      我们要学会比学识、金钱、感情和智商更重要的思维工具,人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第26篇:《清醒思考的策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