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深度
问:觉悟与自性,有什么关系呢?
答:觉悟就是通过深入认识自己,最终认识自己的真实面目。我们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表面上的自己,也要认识深层的自己,最终要认识最深的自己,也就是自己的真实身份、自性。所谓觉悟,指的就是认识最深的自己,也就是自性。
问:那么,表面上的自己是什么?
答:表面上的自己,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也就是由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思想、情绪和念头等等意识活动构成的自我。有的灵性导师,将它称为“小我”。
问:深层的自己呢?
答:我们很难感知到或者根本无法感知到的意识活动所构成的自我,比如潜意识、集体无意识。
问:然后,最深层的自己就是自性。
答:是的。所以你看,自我是有深度的,表层的自我、深层的自我以及最深的自我,最深的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
问:为什么有人说表层自我就是小我?
答:在初步阶段,我们不需要过分关注小我。
问:为什么?
答:容易发生认知上的偏差。然后,他可能极力否定小我,这会导致内心世界的混乱甚至严重的冲突。毕竟小我就是自我意识的主体,我们一般说的“建立自我”,指的就是建立小我。
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首先要建立自我(自我意识,它带来自我感),这是必须的,他需要完善他的人格。所以,求道者的心智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我不建议他们过度关注小我。
问:心智不成熟,指的是小孩吧?
答:不是。人的心智成不成熟,跟年龄没有绝对关系。太多的人,虽然年龄慢慢增长,心智却没有跟着成长。我说的心智成熟,指的是拥有比较完整、稳定而且自洽的思维体系和精神世界的人。
问:《人的宗教》作者休斯顿·史密斯认为,心智成熟的人更适合追求灵性的觉悟。
答:是的。当一个人满足了三种欲望以后还不够满足时,他会很自然地追求灵性觉悟。也就是说,他在这世上深入红尘尝尽了各种美食和美色;享尽了权力、荣誉和名声;也充分体会过了服务社会(指的是从事公益或慈善事业)所带来的满足之后,他认识到这些都不能够支撑他厚重的生命,然后转身去探索更有深度的东西。
这种是最理想的状态,像释迦牟尼佛,其实也是这样的。
“佛陀是一位年轻、英俊、高贵的雅利安王子,而且极具天赋。他7岁开始读书,12岁开始习武,到16岁就已在文才武艺方面出类拔萃。这种非凡的天资,更使他鹤立鸡群,超凡脱俗。他还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和王位的继承人。他的爱情应该称得上是美满的:妻子宛若仙人,温柔贤淑,几乎具备女性的所有魅力,就是神仙也会为她着迷。婚后不久他们就有了聪颖过人,活泼可爱的儿子。”
(参见《东方哲学简史》,L·A·贝克)
问:出家前的佛陀该有的都有了,该享受的都享受了。可是,他认为,单单这些还不能让他满足,生命的更高追求应该在其它地方。
答:没错。
问:那些取得了很大成就的成功人士,转身去学佛法,或者出家当和尚,是不是比较好?
答:确实是这样。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放下,他们渴望获得觉悟的心也更加纯粹和坚定。不过,这样的人是很少的。
修道的环境
问: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大城市呆腻了以后反而更愿意过清净的日子,比如到农村生活。这种呢?
答:如果一个人只是在过清净的日子,那种看起来无欲无求、岁月静好的日子,单单这些跟灵性觉悟扯不上关系。它们是两码事。
问:修道者呢?
答:如果条件或者环境允许的话,修道者最好选择比较宁静甚至是僻静的地方生活和修习。因为,此时的他,无论是慧力、还是定力,都不足,所以最好生活在市郊、农村甚至是大山里面。
至于已经觉悟的人,尤其是觉悟过后经历一定时期的实修的人,对他们还说,住哪里都不重要了。对他们来说,城市就是森林。
问:也就是说,没必要一辈子生活在深山里面?
答:没错。
问:为了觉悟,要不要出家呢?
答:通常来说,没有必要。若求道者热切想要出家,或是遇到极为合适的出家师父,那也可以出家。不过,这也要看人,看具体情况。
问:为什么?
答:因为,觉悟主要涉及到我们的内心,内在世界。所以,身体在哪里,不是特别重要。另外,觉悟涉及到理论部分(认知层面)和实修部分(练心做功夫),两者都可以在家进行。
问:跟在家修习相比,出家的好处是什么?
答:若在庙宇遇到合适的师父,这是最大的好处。然后,出家人没必要整天为生活奔波,相对来说,他们生活各方面都有保障,只要专心致志地修法就是了。还有,像古老的寺庙,清净优雅,没那么吵闹,这种宁静的环境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问:结婚,会不会影响觉悟呢?
答:道理都一样的。若结婚后,两个人经常吵架,加上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整天感到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连心情也无法放松,更别谈安静地学习灵性知识了。如果结婚生活,对我们没有造成负面影响,也没有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那么,这种情况是不影响修道的。
问:还有一种人,当他曾经有过失败的感情经历之后,可能不再追求所谓的爱情了,也不想结婚了,他会开始追求内在的平静。
答:表面上这种人不纠结要不要结婚这个问题,但内心深处他还是渴望拥有美好的爱情或美满的婚姻的,也就是说,这种渴望硬生生地被他压下去了。他是不甘心的。
问:在中国,很多人都是一个人过。这种单身呢?
答:其实,对求道者来说,单身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相比结婚的那些人,他们受到的干扰或影响是最小的。
问:生育后代,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答:确实,繁衍后代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实在太差了,结婚并生孩子的风险和负担实在太大了。
问:这样下去,人类会怎样?
答:一种可能是人类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极少数备选人,他们乘坐人类历史上的第二艘诺亚方舟前往新世界。
问:第二种可能呢?
答:人类迎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集体意识的觉醒。
问:我们一定要禁欲吗?
答:不需要。不放纵、克制性欲就好。
问:吃肉呢?
答:这跟要不要禁欲,道理是一样的。
问:为什么每个宗教都设有各种戒律?
答:纵欲或者吃强刺激性的食物,由于强烈刺激感官,所以蒙蔽我们的心光,这就非常不利于我们的修习。另外,控制欲望本身就是修心、修道,无论是乱性还是贪吃,都是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表现。
这些戒律主要针对的是不能好好看住自己的那些人,毕竟,每个人的修为、习性以及境界都不同,所以还是要有一些规矩的。不然,若没有这些硬性规定,整个宗教体系都受到影响或牵连。
问:初悟者呢?
答:刚刚觉悟的人,力量还小,还没有练就不动心,加上各种习气还没有根除,所以,他们也需要努力克制自己。
问:大彻大悟的彻悟者还需要遵守这些戒律吗?
答:不需要。彻悟者会自然而然地过自在、洒脱、充满正能量的生活。他们满足于享受自性,他们彻底战胜了欲望。
问:据说,对彻悟的人来说,业力已经失效了,所以,即便他们做坏事,也没事。是这样的吗?
答:理论上是如此。但是,我们没必要探讨别人的境界,管好自己就好了。再说,真正的彻悟者,他们的心是彻底空净的,也不可能做坏事,所以,对彻悟者来说,没所谓业不业的。
本文选自心灵成长类新作《觉照的力量》
作者: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