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古人 :带你走进传统合香的香熏之旅(一)

原载中国大百科旗下《百科知识杂志》。

说明:原文较长,分四大章。

(一)历史进程篇(8)

辉煌的宋代文化开启了明清文化的先河,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匠制工艺,明清时代无不蔓延着宋代文化的遗韵流风,其后世诗文作品、瓷器漆器、宣德鼎彝等等,都能在宋代找到端倪,但江河日下,辉煌不再,先秦时期的神秘狂放、汉代的大气雄浓、隋唐的华丽壮美、两宋的优雅内敛,皆已随着南宋的灭亡而渐渐流失殆尽,中国香文化的中天之日开始西下。

元时在民族等级制度压迫下的文人,失去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只能归隐山林、寄情书画,香在他们的坐课清谈、书画吟咏、郊游雅聚时,也无不相伴。

元中后期线香出现,线香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人们的行香方式,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烧香方式。传统的香具,包括香炉、香盒也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香在使用线香的香事中,香盒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香炉也无须带盖。香炉体积也发生了变化。小型的香插、香桶开始出现,使人们用香更加便捷。


明初“海禁”,禁民间使用番香番货,香文化的发展一度处于低谷;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禁松弛,思想文化领域呼唤个性解放逐渐成为主流,香文化又奢华回归。

永宣年间,郑和率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用人参、麝香、金银、茶叶、丝帛、瓷器等与沿途各国交易,换回的物品中,香料比例很大。包括胡椒、檀香、沉香、龙脑、乳香、木香、安息香、没药、苏合香等,这些香料除部分供应宫廷外,大部分都被销往各地。

屠隆的《考槃余事》记载:明代的京师知名香家所制香品深受廷和文人雅士追捧。如龙楼香、芙蓉香、万春香、甜香、黑龙桂香、黑香饼等皆有名气。荚蓉香、黑香饼以刘鹤所制为佳,黑龙桂香、龙楼香、万春香则以内尉(宫廷)所制为好,甜香则须宣德年间所制。

明代黄釉香炉

明代宫廷有大量精美的香具,香炉、香盒、香瓶、香盘、香几,宫廷所用的香,原料、配方、制作、贮藏都相当讲究。宣德三年(1428),明宣宗派技艺高超的工匠,用暹罗国进贡的数万斤优质风磨铜精工冶炼,并且使用金、银、锡、锌及各色宝石,制成了一批精美绝伦、名传青史的铜香炉,这就是后世仿制不绝的宣德炉。


明·孔雀蓝弦纹筒式三足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炉,明宣德 清宫旧藏

宣德炉是宋代仿古鼎彝之风的延续,大多仿夏商周礼器之形,但参照的典籍则是宋代的《考古图》、《宣和博古图录》,与其说它上追三代之风,还不如说是承接宋代仿古遗韵。

元代的文人被逼飘零江湖,明代的文人则以更高姿态从精神世界“下凡”到俗世。造园的凿石引泉;雅集的摆弄古董;斋室和家具的艺术化,使这个时代成为异常讲究生活雅趣的时代。


文人把香视为名士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焚香为风雅时尚之事,对于香料、香方、香具、薰香方法、品香都颇有研究。

明代高濂撰写《遵生八笺》,描写“焚香鼓琴,栽花种竹”,此书提及“隔火熏香”之法,言“烧香取味,不在取烟,以无烟为上。”同时期瞿仙亦在《焚香七要》中记载,“烧香取味,不在取烟。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取味则味幽香馥,可久而不散,可用隔火。”


明代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的大师文徵明,也是香中高手,他的《焚香》诗云: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纸屏竹榻澄怀地,细雨清寒燕寝情。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闻香识古人 :带你走进传统合香的香熏之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