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的条件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有能力的员工在晋升的路上会遇到的问题。积累专业能力仅仅是升职的必要条件,不构成充分条件,想要被提升还需要呈现出潜力——

能做现在不能做事情潜在能力。不然,茶水间的阿姨每天打扫多专业啊,积累20年专业经验,是不是也该升为副总裁呢?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 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和同名书“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把你带到今天的那些知识,技能,资源,并不能把你带到明天。然而,大部分的能力者,稍不注意就会让自己掉进“能力的陷阱”。


行为心理学家埃米尼亚·伊贝拉教授在他的畅销书《能力陷阱》里指出,能力者通常会掉入这样的陷阱:

1.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死。

2. 我不想改变,因为我要做真实的自己!

3. 我干活都来不及,哪有功夫搞关系?

陷阱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死

我们大部分人都很乐于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一直做。最终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这样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同时它就像毒品,我们被它深深吸引,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源于它。它还会让我们产生一个误区,让我们相信我们擅长的事儿就最有价值的且最重要的事,所以值得花时间去做。”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时间长了,我们会误认为这就是我唯一擅长的事情,做别的事儿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个做的这么好。每当有新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投入的时候,就会畏缩,心生恐惧。

陷阱二:我不想改变,因为我要做真实的自己!

去年我接了一个生物工程企业的高管教练客户,他是一位VP,他的老板希望他在开跨部门会议的时候能够表现的更积极主动一点。我跟他第一次chemistry meeting的时候,他对老板的这条反馈表现出嗤之以鼻。他说:“我是一个科学家,说话是要有证据才说的。而且我为人内向,我想做真实的自己,我可不想变成公司里那些老外,就是为了刷存在感而说一些没营养的东西。 ”

有很多人,会以“真实的自己“为借口,去拒绝做出改变,变成“更好的自己”。人其实是有多面性的,在不同的人和事的面前会展现出不同的特质。在《能力陷阱》里,作者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这些特质就像帽子)人们在出席不同的场合时,会佩戴不同的帽子。帽子会变,但不变的是你一直戴着帽子的形象,那个才是真实的。” 那个“戴帽子的形象”其实最终取决于你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您外显的行为本身。

陷阱三:忙都忙死了,哪有功夫去搞关系?

职场里,有一种人觉得搞搞关系特别脏,觉得工作就是凭实力说话。而另一种人倒没觉得不好,就是没时间花在这些虚头八脑的事儿上,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呢,哪有心思搞关系呢?

我之前有个做技术的同事,后来就去了互联网公司。每天看他996/007的,特别忙,还带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今年年初的时候,他来找我,想让我给他教练教练,起因是公司做架构调整的时候把他的团队连锅端了,都没跟他商量一下。他觉得特别愤怒和委屈,平时老板交代的任务都是完美达成,整个团队也都还受过表彰,怎么成为弃子的时候,连个缓冲的时间都不给。

于是我问他:“除了年终Review,平时你经常跟老板一对一聊吗?”他摇摇头。“你经常去参加一些跨部门或者有老大参加的战略会议吗?” 他摇摇头。“你平时会跟其他部门的中层管理一起吃中饭聊聊公司的事儿吗?”他摇摇头。“在HR团队,你有比较熟,可以谈心聊天的朋友吗?”他抱怨道:“每天团队内部的技术问题搞完都不容易了,哪儿有功夫搞关系啊?”嘴上没说,我心里默念:“那你能怪谁?”

在职场,没有一个人能够凭借着一己之力随随便便成功。越是往上走,人际关系网就越复杂。但是没有一个组织是单纯靠规章制度来维持的,所有的组织都是靠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运作的。可如果平时不花时间、精力去打造自己的关系网,你有好的点子在会上呈现的时候,指望谁来挺你呢?升职加薪的时候又期望谁来帮你说话呢?


那,如果我们已经掉入了能力的陷阱,怎么办呢?如何才能从陷阱中爬出来呢?

一、自我觉察

有句话叫做“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忙的没时间思考”。我深以为然。当我们忙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早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能力陷阱”,说不定还在为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而沾沾自喜呢。所以,有意识的让自己慢下来,定期为自己的职业现状做一个盘点和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知道要如何调整。

二、寻求他人反馈

有一份调查显示90%的员工都认为自己是公司的前10%高潜员工。这并不奇怪,不信你去问问你的团队,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别人“。这种对自己过于乐观的判断在《能力陷阱》里被称为”积极幻想”。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做高管教练的时候,无论对方级别多高,我都会坚持和他老板对话。很多时候,我发现老板的反馈和高管本人跟我说的简直就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相比起能力,“潜力”是一个主观的判断,你认为自己有没有潜力一点儿也不重要,老板是不是这么认为 才重要。因此如果你想对自己的潜力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最应该做的就是去和他人要反馈而不是自己在那儿孤芳自赏。

所以,对于提问的同学,最直接最有效的答案,就是去问一问自己的领导:“您觉得,我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才能成为一个运营经理?”一般来说,有2件事一定要做:

-----1. 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

英文里有句话叫做“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装吧,装到你成为那个样子),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象那个“梦想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然后就按照那个标准去活,直到有一天那些能力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对于理想的工作也是一样,我们在被升职前,其实需要重新按照目标岗位去定义自己的工作,包括职能能力所需要的关系网。然后按照重新定义的工作去行动,你需要先自己entile(获得资格)才有机会拿到你想要的“Title”(职位)。

-----2. 建立公司内的关系网

任何一个人,想要在复杂的职场内获得成功,你至少需要两类贵人——Mentor(导师)和Sponsor(伯乐

导师,是指针对你在某一时期,遇到某一类问题,无论是在职业发展还是业务能力提升上,能够给你提供有效的建议,能够用他的经验给予你启发,帮你脱离瓶颈的人。他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父母。

伯乐,和导师不同,他们不一定是你的“知心姐姐”,通常情况下,他们是组织内部或是外部,级别比你高几个层次的人。他们之前一定通过某种渠道对你有所了解,而且欣赏你的某种特质,因此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愿意站出来给你推荐,为你背书很多想在公司内部晋升的都天天刷HR发布的空缺职位,但是相信我,等你看到空缺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人选早已经内定了谁定的呢?当然是伯乐!


最后我想说,我在教练的过程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是你不行,是你还不行。” 如果你也是一个“老黄牛”,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那么我建议你自测一下,是不是掉入了“能力的陷阱”。然后带着觉察慢慢往上爬。“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装吧,装到你做到的那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晋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