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张伟忠老师报告记录

一、学习新课标

课程: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学习的进程。课程一跑道。道(导):课程内容,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划;跑:动态生成,

有策略、有方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1952年以后,学习苏联制定教学大纲,只有内容方面规定。

·2001年,第ハ次课改,颁布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2011年,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7年,修订高中课程标准

2022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标。

课程层级与运作系统

课程层级分析

1.理想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方案

2、正式的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

教材

3、教师领悟的课堂

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4、互补的课程——课堂教学

5传统经验的课程——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

基于课标的教学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课程方案2022版)理解一行动

·2019年,“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研工作的意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教一学一评一致。教学目标先于教学内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关注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

附课标要求:


反思:基于经验、基于应试、基于教材?

(上图从右往左看)

总结:

从学科逻辑到课程逻辑

课程逻辑:课程目标(期望学生学会什么)、课程内容(需要什么样的素材和活动)、课程实施(如何组织素材和活动以教给学生)、课程评价(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教师视角: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学生视角: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如爬山(导航、开车、蓝图)隐喻;育人蓝图一施工者“教书匠”

叶圣陶期望:暗中摸索一明中探讨

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中的一种。可是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这是目前教育上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使人人能够在暗中摸索,渐渐达到能看能作,也不能说这个问题不严重;因为暗中摸索所费的功力比较多,如果改为“明中探讨”,就可以节省若干功力去做别的事情;尤其因为教育的本旨就在使受教育的人“明中探讨”,如果暗中摸索就可以,也就无需乎什么教育了。何况要人人从暗中摸索达到能看能作,事实上必然办不到。那些看书不能了了,作文不能通顺的,就是摸索不通或是根本没有去摸索的人。他们不能运用生活上的一种必要工具,自然是直接吃亏。他们都是社会的构成分子,就兑,他们的缺陷也可以使社会间接蒙受不利的影响。教育不能益个人,同时又牵累到社会,问题岂不严重?

叶圣陶《认识国÷教学》,1942年8月/国心志》


语文课标图: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性质及特点:

义教课标2022: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课标2020: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对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附课标要求:

语文课标理念:

语文课程目标:

阅读学段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学习任务群:

(最后是语文经历)

初高中衔接:

语文学习手段和方法:

学科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重要观念、基本观念、主要概念)特征:中心性、迁移性、进阶性

表述:概念(元素、细胞、语文)、主题(想象)、结论观点。类型:知识类、方法类(数学建模、史料实证、熏陶)、情意类

提炼:自上而下(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自下而上(单元主题和人文要素,文本特质和学生感受、质疑、发现)

费德恩:大概念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而后理解,在大量的具体学科知识遗忘之后,所剩下的仍然能够起到应用作用的概念性知识。

埃里包森: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

大概念图示:

如:语文课文《安塞腰鼓》大概念的提炼:感受“感情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课标202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大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一单元整体教学一大单元教学;课程纲要一单元教案素养导向,整合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课程单元。

.教学设计:主题一目标一任务一活动一评价。依标据本,整体设计。(设计学的活动)

逆向设计:预估学习结果一确定评价证据一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活动

重视评价:教学评一致,评价即学习,促进学习的评价。将评价工具)嵌入学习活动,以评促教。

传统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的区别:

学习任务群案例:

综合学习作业设计:

评价方式新改变:

建构新课堂:


感悟:

一、随着张伟忠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再读完一遍新课标。感觉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对以往教学的一个提升和总结,过去的很多年,我们陈毅中学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探索和实践着,也就是说,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新”,但仔细读来,它仍然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因为它的权威性让我们坚定了语文教学的信心,它的系统性解答了我们很多的困惑,它用学习群的说法把语文各个学段在识字,阅读,表达方面的连贯性,层次性,发展性做了界定,它的传承性,让我们能够明白语文的根在哪里,它的时代性,开阔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而且通过学习,我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论文化自信,还是语言运用,还是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应该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自然,时代,社会等等相连,而且应该从娃娃抓起。

素养是需要慢慢渗透的,不是速成的,也不是靠做题讲解就能达成的,体验,熏陶,影响,滋养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的方式吧。

语文学不好,孩子的发展局限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大家都可以认真读一读语文课标。一定受益匪浅。

二、大概念和大单元教学,是我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方式的探索,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习惯的突破,思维方式转变。“大”的是什么?“小”的是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大的是思维,是方向,是格局。小的是细节,是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实践中需要用心的细化。

无论什么方式,都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促进高效率学习。

“讲”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读”是走进文本的捷径,“问”是打开语文堂奥的钥匙

朱自清说过,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于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思想,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

《邓稼先》教学设计:

跨学科学习案例

附教育名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张伟忠老师报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