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3《在牛肚子里旅行》

牛肚子的往返票——《在牛肚子里旅行》

被一头大黄牛误吞进肚子里的小蟋蟀红头,在好朋友青头的仗义相助下,终于脱离牛口,随着一团草喷了出来。为红头捏了一把冷汗的读者,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红头能牛口脱险,得益于大黄牛的反刍过程。

一、牛口脱险靠反刍

什么是反刍呢?牛为什么要反刍呢?还有哪些动物会反刍呢?我们先回到“案发现场”: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里。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注意,这里说的是牛的四个胃。牛的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只有皱胃分泌胃液。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红头,你一定能出来!”“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大黄牛在休息的时候,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吐出来,再次咀嚼,就是反刍。简言之,反刍——就是把先前吞下的食物吐出,再次嚼一遍。

为什么牛要这样处理食物呢?原来,把经过瘤胃初步处理以后的食物再吐出来,再次咀嚼,能够用磨牙把食物嚼得更细,等到食物第二次被吞入胃中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了。

还有哪些动物会反刍呢?我们常见的动物中,骆驼、羊、鹿也都会反刍。我们人类可不会这一套,那么人类的消化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二、不好!噎住了!

我们身体中的细胞、组织、器官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一起做了许多事。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自己的消化系统吧!

看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我们总是禁不住把食物放在嘴巴里,用牙齿咀嚼它们。如果你还有掉牙的记忆,就会想起6岁左右,你的乳牙逐渐脱落,开始长出新的牙齿——恒牙。这些牙齿长着长长的牙根,每颗牙齿里都有血管和神经组成的牙髓。

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名字,前边宽扁而锐利的叫作“门牙”,它们用来帮助我们啃咬食物;长而尖的叫作“犬齿”,用来撕扯食物;后面大大的扁平的叫作“前臼齿”和“臼齿”,它们像是大磨盘,帮助我们磨碎食物。

食物被嚼烂之后,由舌头将食物和黏稠的唾液(口水)混合成柔软的糜状物,再把咀嚼过的食物推向喉咙,食物就像坐滑梯一样,进入食道。被吞咽到消化道内的食物要在长长的消化道内做一次“一日游”的旅行,经过胃、小肠,被不断加入酸和酶之类的强力化学物质,逐渐变成非常小的营养分子,营养分子穿过消化道壁,被血液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那些消化过程结束后还残余的东西,经过消化道末端排出,就成了粪便;那些多余的水分,经过肾脏过滤,就成了尿。

如果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吃得太快,或者一口吃得太多,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就往下吞的“大块头”食团,就容易被堵在食道某个狭窄的地方,这时我们就发现自己被噎住了。

被噎住时,食道也会受到伤害,不仅如此,如果时间过久,还会发生危险。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

三、动物里的“最强大脑”

课文中的蟋蟀青头遇事冷静,见识丰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真的有那么聪明吗?科学家们发现,动物界里从微小的蜜蜂到巨大的大象,都有着惊人的智慧和情感。

当一只小蜜蜂在花蕊里饱吃一顿后,飞回蜂房时,会表演一种特殊的舞蹈,用舞蹈把它对刚才那个地方的评价表现出来,以此来告诉其他蜜蜂,那里是否值得一去。

草原上的土拨鼠能发出各种叽叽喳喳的声音,这是土拨鼠彼此间在相互提醒:有动物正在靠近。北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康斯坦丁·斯劳勃德希考夫,对冈尼森草原上的土拨鼠进行了25年的研究,他分辨出土拨鼠会说10种名词,包括鹰、鹿和山狗,以及一些描述颜色、大小、形状的形容词和一些说明速度的动词。因而,人们推断,一只土拨鼠可能会向同类警告:“一个穿着黄色衬衫的大个子人类正在迅速地靠近我们。”

有一只名叫亚利克斯的聪明鹦鹉,它能认出50个不同物体、7种颜色、5种形状、1—6中的任何一个数字,还会比较大小、异同。在它做错的时候,它还会说“对不起”。

有一只理解力超强的海豚,名叫阿凯卡迈。夏威夷大学海豚研究所的训练者标出“人、冲浪板、带”的符号时,它就知道这是“把冲浪板带给人”的意思。当训练者转换手势说明,按照“冲浪板、人、带”的时候,它就知道它得“把人带到冲浪板上去”。是不是很厉害?

大象是具有同情心的动物,有人看到,在一头大象死后,象群中的其他大象垂着尾巴,围在一起哀悼死去的同伴。

不要小看那些黑乎乎的乌鸦,有人发现新苏格兰的乌鸦会使用工具。它们会用嘴把小木棍的末端制作成一个精致的钩状工具,用自制的钩子,就能把虫子从腐烂的树中钩出来,美餐一顿。超级厉害!

四、讲义气的八哥

有的动物不仅聪明,还很讲义气呢!

有一年,北京百鸟园从南方引进了几百只野生八哥和少量斑鸠。这些小家伙可不愿意被关在笼子里,总想找个机会溜之大吉。

管理员暂时把这些鸟儿关在一个大网篷中,网篷里还放了饮水器、玉米、小麦等吃食。

网篷里还有一个大编织袋,里面装满了小石子、粗砂砾等,这些是为八哥准备的“消化石”,供八哥啄食。

八哥在啄食时,正巧把塑料编织袋的线头抽出来,这线头越拉越长,把一只小八哥的脚给缠住了。小八哥挣脱不开,急得乱飞乱跳,然而绳子越来越紧,小八哥喘着粗气,躺在树旁,动弹不得。

八哥们见到这种情景,纷纷停止进食,它们意识到是那条该死的线绳束缚住了同伴,八哥们开始争相啄绳,想要把绳子啄断。同时被关在一起的斑鸠们也来帮忙。最卖力气的八哥叉开双腿,用嘴叼着线绳,用力往后扯,大有不扯断誓不罢休之势。

最后,饲养员用小刀割断绳子,终于救出了小八哥。

研究人员认为,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八哥能感受到痛苦,也能感受到同类的痛苦,它们还会竭尽所能,帮助同伴摆脱痛苦。

五、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猴子——《西游记》简介和节选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师父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在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最终抵达西天,取得真经。

在《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的故事里,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前。这座火焰山可不一般,火焰山那里只有一个季节——酷热的夏季。那里有绵延八百里的火焰,别说是人,就是铜脑盖、铁身躯的家伙,也要化成汁液!

师徒四人想要安全经过火焰山,就要借来能生风下雨的芭蕉扇。芭蕉扇在铁扇公主那里,这位铁扇公主是孙悟空的好兄弟牛魔王的妻子,所以孙悟空自告奋勇去借扇。可是,铁扇公主因自己的儿子红孩儿被菩萨带走,对孙悟空怀恨在心。她不仅不借扇子,还用芭蕉扇把孙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那里去了。

等孙悟空第二次来到芭蕉洞时,变成蟭蟟虫儿飞入洞中,又飞到铁扇公主的茶水里。

行者(指孙悟空)见她闭了门,就耍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只蟭蟟虫儿,从她的门隙处钻进去。只见罗刹(指铁扇公主)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地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地一翅,飞在茶沫之下。

铁扇公主口渴了,想快点儿解渴。趁着铁扇公主喝茶之际,孙悟空趁机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

这下,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说话了,害得铁扇公主误会门没关好。

行者已到她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道:“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

经过一番询问,铁扇公主这才确认,原来这孙猴子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她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哪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把脚往下一蹬。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

铁扇公主无奈,只好同意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是怎么出来的呢?

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蟭蟟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吧。”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拽开步,往前便走。小的们连忙开了门,放他出洞。

机智的孙悟空,就这样成功借走了芭蕉扇。

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成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阅读《西游记》中相关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3《在牛肚子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