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天前,一对失踪双胞胎姐妹遇难的消息上了热搜。
8月5日,从北京到青岛旅游的双胞胎姐妹,在沙滩游玩时走失。次日,两姐妹的遗体相继被民警找到。采访视频里,民警的眼角湿润,对两个年轻生命的逝去痛惜不已。
女孩妈妈回忆称:当时自己低头看手机发个朋友圈的功夫,再抬头时,孩子就不见了。
这相似的一幕,使我想起了去年那个在泳池脚抽筋溺亡的小男孩。不幸发生时,孩子妈妈同样也在看手机。
而当时孩子在水里绝望地挣扎,离她母亲不过十米不到的距离。各条相关微博下面都有大批网友们指责的声音。这个刚失去孩子的粗心失职母亲,霎那间被千夫所指。
一条发朋友圈的时间,低头抬头的转换中,鲜活稚嫩的生命便被摧毁了。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被朋友圈慢性荼毒呢?
02
上周,跟表姐表姐夫在一家很火的网红饭店吃饭。排队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有大量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一个女孩,甚至哭丧着脸,跟我攀谈中坦言:她已经排了一天的队,当天晚上的机票就得飞回去。
我听了女孩无奈的话,当时就拉着表姐说:“回去算了,不吃了。”
表姐一顿猛摇头,下一秒就窜进了排队的长龙中,而我在旁边等候区约会了周公。
经过漫长两小时的等待,我等四人终于有了位置,也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了。上水、点菜、上菜......嗯,味道样子不错,就是分量太少了,要不怎么叫网红店呢?
抬头一看表姐,好家伙,全店布景被她360度无死角拍了个遍。正欲尝一口美味时,表姐挡住了我筷子的去路,赶忙说道:“别吃,先等我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
几分钟后,拍完了,便拿起手机开始修图,再没看食物一眼。整个进餐过程中表姐夫都黑着脸,不时蹬几眼自始至终抱着手机兀自修片的表姐。
“你非要喊着来,现在又不吃。”表姐夫愠怒着忍不住开口。
“你吃你们的,我来就是为了发个朋友圈。”
……
最后,两个人因为这事儿还吵了一架,那顿饭也不欢而散。
当朋友圈还没出现时,大家聚餐时喝喝酒,谈谈心,唱唱歌,朋友家人间的气氛是鲜明生动的。
出去逛街是正儿八经地买衣服,不是为了在试衣镜前姿态百种只为发朋友圈;运动也只是单纯地为了锻炼减肥,不仅仅是为了截个图发到朋友圈为自己立个热爱运动的人设。
03
歌手李志曾经发过一条很有意思的长微博,这位耿直真实的歌手脾气火爆地给了粉丝7条建议。
其中第5条是这样说道:“拍点照片发微博微信留点回忆挺好的,但从头到尾拍个不停就没必要了。现场不好好看演出,等着回家看自己拍的视频,这不有病吗?”
言辞确实有点过激,但切中要害。
现在有多少人出去旅游还单单是为了欣赏风景、体验当地风俗人情呢?去任意一个国内景点,每个游客的游玩姿态是模式化的:人手一个手机,拍拍拍。
去年国庆节,西湖因为游客太多导致网络信号微弱,就有不少网友调侃:没有网发不了朋友圈,我干嘛来旅游啊?
谁也别笑,这不就是当下中国旅游生态游客端的众生相吗?旅游只是为了告诉你朋友圈的人你去过哪些地方,这其中隐含了你的生活状态、资金实力、实际关系,至于风景,在网上搜搜专业摄影师拍的不是更美吗?
就连我自己出去旅游也是大部分时间在拍照。没有美照的一天都会觉得白过了,有几张不错的照片就可以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回到酒店后,花大部分时间修片。到旅程结束的时候,不错不错,几条完美的朋友圈诞生了。
然而只有眼睛才能复刻下最美丽的风景,摄像机不能。
有位名人说过:你明明只要透过窗户就能看见月亮,却非要死盯着电视上的月食直播。
当你按下快门,找最佳角度时,你失去了跟这个世界万物亲密接触,实际感受的机会。
所以你看不见那座山壮阔的线条走向,水里鱼群成欢,植被的季节变换,行人的嬉笑怒骂,另一种文化的别样风情,另一个城市的独特风骨。
04
现在,朋友圈已成为现实社交活动的替代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温情接触已经被冰冷的社交软件所替代。
我不约你出来,但是我给你点赞评论;
我不当着你面炫富,只轻松动动手指发几条关于名牌包包、限量版球鞋、香水的朋友圈;
我不指望你通过多频繁的接触来了解我,只需要摘抄几段心灵鸡汤的文字发个朋友圈,营造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
朋友圈成为了我们自我展示和形象塑造的舞台。
在朋友圈我们可以尽情表演,观赏者点的赞让你比捡了钱还兴奋,每隔一分钟就会去看一下你的表演成果,看看发现那一栏的红色数字。当别人进行毫无价值的表演时,你深谙礼尚往来的朋友圈文化,呕吐着点个赞。
05
我们正在逐渐失去感受美的能力。
我们习惯只通过朋友圈交流,变得不善言谈,不好表达;
我们被请求在朋友圈投票,渐渐忘了什么是公平;
我们在朋友圈看他人花式炫耀,开始抱怨起自己单调无味的生活;
我们转发了一条又一条技术类文章,却始终缺乏行动的动力;
我们频繁点赞,失去对事物的判断,变得阿谀奉承;
我们被手机奴役,不再像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越来越找不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选择关闭朋友圈,莫让朋友圈过分荼蘼我们的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