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良的一点浅薄之见

图片发自App

用半小时读完的一本书,跳读。

关于这本书,书友金起伏总结得很好。

书中,作者好好吐槽了当下社会里几种“低智商”的所谓的“善良”,比如,缺乏常识的、道德绑架式的、不分善恶只同情弱者的、老好人的、无节制帮助的等等。分类的很让读者有共鸣,加上之后每个章节的小故事、小案例,据说狠狠戳中了大众的心。

书中故事比较多,论证似是而非。读读故事,总有戳中你的,然后觉知、改变,这样也挺好的,各取所需吧。

对我来说,读完这本书,记住爱默生这句话就够了。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


图片发自App


那么,何谓善良呢?我姑且自作主张下个定义(主要是方便讨论):怀着好意做职责范围之外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依据、立场,所以“怀着好意”是非常主观的。

有时候我们依据自己的认知,做一些自以为好事的事,殊不知,是好心办坏事。

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怀着恶意做事的人内心会不安,良知会责罚他。这感觉不好受,那么,下一次他会权衡一下自己的做法。

而怀着好意不小心做了坏事的人,良心不仅不会谴责他,怀着善意做事本身还会带来良好的感觉。那么他倾向于继续错下去。

甚至,对方出现不悦时,他会万分委屈,或者指责怒骂。而对方明明不好受却不知所措。

我觉得(这样)对你好点。
我当年……都是为了你。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不领情。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以后你就懂了。


图片发自App


可见,我们的善良,还必须有点智慧。

我觉得,如果真的想为他人做些什么,首要的是,先试着换到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吧。与对方的立场相同,更容易懂得对方需要什么,而不至于“对方想要一个苹果,我们却给了一车香蕉”。

同样重要的是,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或许怕亏欠,或许觉得自己能够应对,总之,总有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善意。这时候强加的善意,或许只是满足了我们自己。


图片发自App



我们希望生活在善意满满的社会,所以倾向于表达自己的善意,营造善意的氛围,因此我们期待他人也应善良,我也抱有这样的期待。

那么,那些只做到自己分内事的人就得因为我们的失望而备受谴责吗?

不是的,我们可以提倡善良之举,可以行善良之举,唯一不可以的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他人也必须善良,否则就加以谴责。


图片发自App



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我们称之为责任,是理所应当。

职责范围之外的事,做与不做,全凭我们的选择。

贝佐斯说:“Cleverness is a gift;kindness is a choice.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

既是一个选项,那么作为一个自由的人就有权利选择,而我们没有资格去指责这种选择,否则就成了道德绑架。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公众号:陈大梦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善良的一点浅薄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