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修行,无谓亦无畏》

前不久看了一本书,书中作者提到了独自一人治疗肿瘤的过程。

从最开始体检,复查确诊,准备手术,上手术台,到恢复;再到复查,再手术,再恢复。独自一人经历了这个过程,大概也算是凤凰涅槃了吧。这期间的领悟自然不是我能理解的。整篇文章虽然行文流畅,语气轻快,但是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是每个人,在暴风雨来临时,都能选择独自承受并且还战胜了的。那种一眼看到生命尽头的绝望,冰冷的手术工具在身体上切割缝补的疼痛,以及医院里日复一日的生离死别。哪一样单独拎出来都那样灰暗,令人感到无望

年少时,害怕一个人,总是拼命往人群里挤,生怕自己被众人忽略。即使人群里时常有恶语相向,或者互相倾轧,但是就是不愿意做那一个冷眼旁观的人。害怕孤独,期望理解,讨厌形单影只;所以总是在人群中表现得很合群,到哪里都呼朋引伴,仿佛世界从来没有亏待过我们。

稍稍年长一点,便知道了那些都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虚假繁荣。每一次成长都离孤独更近。有人抗拒成长,有人迎头直上。不管用什么姿态面对,都不可避免的被时间推着往前。

我是这一类人的典型。上中学时,第一次离家住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以及逐渐繁重的课业,每一次返校都让我十分的抗拒,可是又无法改变现状。即使后来与同学渐渐熟络,还是不喜欢上学:我的好朋友都不在身边,我的父母都不理解我的孤独。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办法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当时手机还没有普及,我跟朋友偶尔会互相寄信。每一次收到那些折叠得很精致的信纸,都能让我开心很长一段时间,我会将信保存完好,经常拿出来反复地看。跟朋友通信这件事是那几年灰暗的岁月里为数不多的让我开心的回忆。

后来,稍微长大一点,也明白了孤独是常态,就不再追求他人的陪伴和理解。上大学时,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逛街,做兼职,完全可以应付。实习的时候,一个人在城中村租房子住,一个小小的单间,在九楼,没有电梯,楼梯狭窄得只能一人走。

我住顶楼,上面只有我那一间房,开门就是楼面,还好房东盖了顶棚,不然南方的夏天住在顶楼会让我热到融化。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很喜欢我的小房间。我给窗户装上窗帘,挡住下午直射在床上的猛烈的阳光;我买了一些绿植,放在房间里,增添一点生气;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洗床单被子,门外就可以晾晒,不用担心晒不干。

我开始享受独处,甚至在回家的时候,在家里待超过一个星期,就会不习惯,只想赶紧回到自己的小窝。似乎到了这个阶段,倒是学会了抗拒别人的靠近,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参与自己的生活。

但是我的生活波澜无惊,并不能确定如果我的生活出现重大的变故,是否能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勇敢。所以看到这本书时,除了钦佩作者的文采,更多的是对作者的崇拜。

也许我们终归都要在滚滚红尘中,淹没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里。但是在那之前,肯定有一段时间,也许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独自一人度过。一个人尝遍世间的心酸苦楚,熬过这段岁月之后,往后的日子里,即使有惊涛骇浪,也不再惧怕和抗拒,而是能勇敢跨越突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是修行,无谓亦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