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识琵琶
与多数人一样,我对琵琶的唯一印象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直到现在也还能背诵几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虽然白居易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写的《长恨歌》《琵琶行》倒真的是非常棒,尤其那句“轻拢慢捻抹复挑”,跟他年轻时写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说她在学琵琶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这种脑子里瞎想的东西,我们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说出去。
2.再识琵琶
就像很多时候一样,跟人聊天总少不了商业互吹一波,比如要是有人夸我有才华,那我就会夸对方:“您可真有眼光,竟然加上了我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微信好友。”
只不过这次的商业互吹,咱们要有创新,要有新的特色,要与时俱进,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所以我夸阙医生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您可真厉害,竟然会那么古典的乐器,佩服佩服,我五音不全,膜拜大佬!”
她冷不丁的来了一句:“我感觉你在骂我。”
糟糕,怎么变成骂人了,肯定是我夸的姿势不对,我再换一个夸法:“在我看来,您弹奏的乐器,跟您的气质一样高雅,古有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想必您所弹奏之乐器,也是曲高和寡,无出其右,为您点赞!”
她大概思考了五秒,回复到:“你好像没有听过我弹曲子。”
瞬间石化,真是一次失败的对话,但是咱们要把话给圆回来,不能就这么放弃了,于是垂死挣扎地说到:“下次听你弹吧,肯定比我空洞的言辞描述地更好。”
3.一曲琵琶
接下来,我要向大家展示一首曲子,绝对是你没听过的,这一点不接受任何质疑,毕竟我可从来没有发过音乐。
说不定哪天阙医生成为一代大师,C位出道了,我还可以狂吹一波我们认识,我还保有她初学时弹奏的孤本,说不定还能倒卖翻录版本,一本万利赚大钱,想到可以以此谋生,不禁为自己机智的商业头脑点赞。
那是一个中午,我正要去吃午饭,点开微信,跳转出来一则消息,细看时发现是一段1分11秒的视频。
点开细听,这熟悉的旋律,略微思索一下,没想起来。
嘴巴哼两句,bingo,想起来了,这是一首《我是一个粉刷匠》的曲子。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像飞一样。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一曲听罢,细细品味。根本就没有细细品味,当时就在偷笑了,感觉好违和,有种反差萌,用琵琶弹《我是一个粉刷匠》,我是怎么都想不到的,哈哈哈。
同事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我,心里肯定在想:“唉,好好的一个娃,肯定是上班太累了,怎么说变傻就变傻了呢?”
虽然咱们不懂音乐,但是可以装作很专业的样子点评一波啊,那句话叫什么来着,好像是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我们再来找找视频中有什么亮点,除了穿白袜子的脚指头动了两下之外,好像看不到任何多余的动作,经过我们合理的推测,充分体现演奏人在弹奏时的生涩和不安。
视频中,除了演奏声,没有其他任何一丝声响,也没有任何解读,仿佛就让乐器随风飘摇一般。
无法点评,选择死亡。
回听第二遍,发现此曲虽然简单,但是弹奏并不流畅,其中好几个地方有颤音,说明还没练熟这首曲子。而视频的上方,可以看到黑色的三脚架,由此推断是看着曲谱在弹奏。
就只能得到这么点信息,该怎么优雅而又不至于让人产生反感地夸呢?
想到了!我们可以不纠结于曲子本身,完全可以跳出来,只谈感受,不谈内容啊!
所以,接下来的对话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非常的奶思,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闻着伤心听者流泪。
我说到:“刚才听罢你弹的曲子,是《我是一个粉刷匠》对不对?感觉用琵琶弹很有反差萌诶,听着很欢乐!”
“谢谢!”她回复。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
所以我该怎么继续这场谈话呢?各位亲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给我私信,帮助作者这个可怜的孩子把聊天进行下去。
在线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