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塚英树“不见不散•中国情”王景辰

石塚英树“不见不散”中国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中国采取建国以来未有的“封城”措施来防止疫情的扩散,关于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石塚英树表示,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是有正面影响的,十分可惜的是2020年中国游客大量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领事馆计划项目的取消。据2019年旅游数据显示,仅中国内地游客达920万左右,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旅行计划,去日本旅行的人数几乎停止了。人类的智慧总是比病毒强的,危机带来了创新,激活了线上经济。日本在中国疫情危难之际,捐助口罩医疗救援物资,中国也在日本需要时提供物资援助,患难见真情,可见中日两国人民是心连心的。日本在捐赠中国的口罩医疗救援物资外包装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说起十六字,要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的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就是鉴真和尚。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件事记述在《唐大和上东征传》里,原文是这样的:“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中国大唐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                          石塚英树、中原景辰、徐惠子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其实这四句话中关键的是后面两句“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意思是说日本也是与佛法有缘,邀请鉴真和尚来日本传法,一起来结缘。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不仅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当时最成熟的唐代文明带到日本。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汉字”文化遗产共同挖掘对于未来中日文化交流,石塚英树表示,文化遗产共同挖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日本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和服,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这个称谓

起源于中国三国时期,因东吴与日本的商品贸易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传入日本的缘故,开始出现此名,和服是江南一带流传过去的服饰文化,苏绣给和服带来重要的影响,在日本,有吴服专门店,“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再例如,中日同为汉字文化圈,中日可以共同挖掘汉字文化的研究,例如,广东话“叉烧”日语“チャーシュー”、广东话“烧卖”日语“シューマイ”,“叉烧”和“烧卖”这类词在中国广州、在日本有几百年历史了,并且这样的词汇发音相似,这些中日饮食文化特点都是很有趣,值得我们挖掘更多的文化遗产。另外,日本茶道源自中国,然后有独特发展,日本茶道与中国功夫茶也很趣的,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中国的工夫茶就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日本茶道讲究“和、敬、清、寂”与中国工夫茶“茶禅”禅宗注重内心的精神修养都有文化渊源。                          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石塚英树先生介绍中日文化交流未来期待日本大学落户大湾区,日本品牌汽车公司研发中心落户深圳,电动车研发与中方汽车公司合作,石塚英树认为是有可能的,未来可期,因为技术人员应该在当地培养最为合适。日本大学落户大湾区,在文化层面上,有利于中日年轻人的交流,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从经济层面上,大湾区也是日本经济在中国的借力点。从科技创新层面上,培养优秀人才,利于技术质量发展。不见不散“中国情”石塚英树1980年就从日本来到中国北京留学,在留学期间,认识一位友人,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打电话也很不方便,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是写信。有一次在信上,他们约定某日12点在北京某地见面,石塚先生在赴约的路上,因为人生地不熟的缘故,等了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达目的地时,迟到了3个小时,石塚先生心里很不安,觉得朋友一定很生气,并且很可能不在了,但没想到,到了之后,他看到朋友就在约好的地方等着,他内心极为感动,顿时热泪盈眶,真没想到朋友竟然等了他三个小时,如果是日本人的话,最多等一个小时,怎么可能会等三个小时。见了朋友,石塚先生解释了迟到的原因,表示很抱歉,但更多的是感动,朋友告诉他:“不用放在心上,我们是约好的,不见不散,我知道你一定会来,迟到肯定是遇到阻碍了,约好的一定等,不见不散。”石塚先生极为感动,对朋友说:“下次我愿意等你四个小时!”从那以后,石塚先生就十分敬佩中国人,对于“不见不散”这个成语有着特殊情怀,刻骨铭心,这也是他在中国数十载以来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塚英树“不见不散•中国情”王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