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少有人走的路》N0.11 蕾蕾

拆页十三

选自《 第二部分:爱 》P132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旁观者的确比当事人更清楚,知道怎么做才合乎逻辑。旁观者也可能拥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断力,这时候,他们有义务指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是否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是出于一己之私?”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

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虚的态度,正如14世纪一位英国僧侣所说:“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对别人提出批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另一种是经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前一种方式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父母、配偶或者教师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这很容易招致不满和怨恨,而不会给对方的成长带来帮助,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第二种方式给人谦逊而谨慎的印象,它需要批评者首先自我完善,由此让很多人知难而退。但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有可能带来成功,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它通常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也有相当多的人宁可压抑自己批评他人的冲动,对他人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过于谦虚,总是三缄其口,从不给所爱的人指导和建议。这种人不具备真正的爱。


「I,重述知识」(必选)

当与配偶、父母、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指责对方,真正的爱需要我们如何做?

在我们想以爱的名义指责对方时,首先,我们需要先自省,问自己“我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理解了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吗?”“我的建议是否真的有助于对方成长?”。其次,我们再持着客观和真诚的态度,和对方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A1,激活经验」 (必选

评估一下,在你的哪些年份比较多这样的以爱的名义的指责,后来发生了什么,让你有了改变。用拆页中的知识点分析一下自己的改变。

看到这个内容,我很触动。我和老公结婚5年来,我经常以爱的名义指责他。凡是我关注的事情上,我会要求他完全按我的想法去做,并且语言上和我道歉。老公脾气很好,每当我发脾气时,会保持沉默,或者不管对错,都向我道歉,从不与我正面冲突,也从不把冲突隔夜。记得有一次我生气不回他微信,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打车30分钟来找我,呆了5分钟,看我心情变好了又打车回去。仗着老公的好脾气,我于是越发仗势欺人,很少思考他的感受。(讲到这里,我其实很自责)

半年前,庆幸的是,在老公的支持下,我暂时离开职场,花了尽8个月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包括理论学习和社会化学习,我在求索中,开始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开始修正自己过时的人生地图,我逐步认识到爱的含义,爱是要能促进双方心智成熟,爱不是顺从或是依赖,爱是独立、和谐、滋养。我幸运自己觉察到爱的力量,现在的我较从前更独立、更有责任心。当我想指责老公时,我会先自我觉察,忠于事实,冷静而诚实的描述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需求。有时我也会先让老公谈谈自己的感受,多去理解他,再谈自己的感受。我内心也不再强求老公必须无条件采纳我的想法,他是独立的个体,我尊重他本来的样子,用爱的力量努力促进彼此的心智成熟,是我此生的功课。

「A2,规划运用」 (可选)

想一想,如果把今天的知识点交给你的配偶或者好友,你会如何和他说?或者,你想改变你对孩子的指责,你将选择哪一类的指责,自己如何做能减少这类指责。

我会选择在睡前,哄睡了孩子,和老公聊聊今天的感受,再聊今天学习到这个知识点,坦诚的说出我在I和A1的想法和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少有人走的路》N0.11 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