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的学习,是认知的改变,能力的提升、还是自我的觉察

01

匆匆实在是太匆匆,仿佛不经意间五周的课程时间就过去了。

这五周,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忙,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充实。充实到让家有高考生的孩子说:“妈妈,你这学习劲头,感觉是你要参加高考”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回望这5周的学习历程,我几乎就是被小伙伴的精神所感召,在被动前行。

在完成周作业时,我一直在想,学习教练课程,我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如果最开始的宏大愿望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现在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个价值的背后深藏着我的一个需求,这个需求现在还隐藏在迷雾当中,但我隐隐约约已经感受它的存在,像迷雾中的红日,若隐若现,我渴望拨开云雾,但又惧怕拨开它,于是,我走走停停,欲拒还迎。这种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势就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之前,我一直认为是自己的意志力太薄弱,自制力、行动力太差的原因,通过这五周的学习,就突然有了一个觉察,不是我们的意志力太差,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坚持,去努力。

而教练学习的一项技能,就是全然的相信,相信自己,相信客户,相信每一个负面情绪的背后一定有积极意图,相信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潜藏着我们的一个需求,一份渴望,而解决问题的终极答案,在我们自己身上。

看起来我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因为,大道理谁都会说,现实的结果是:“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就比如相信,全然的相信自己,相信客户能够解决问题,但在事实中,我们会忍不住给对方支招,出主意。这个问题,在我身上,尤其明显,因为我有一个身份是心理咨询师,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是带着问题来的,他们都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够替他们解决问题,而在我的实际咨询工作中,我也常常看到,明明是呼之欲出的答案,来访者为什么只会聚焦在事情上,而怎么就不能透过事情看本质呢?

很多来访者,也只会很直接的跟我说,我不要听你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你只要告诉我,这个婚我离不离,这件事我应该怎么去做,我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离开我?单位的同事打我小报告,让我背锅,我该怎么反击才对,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你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去上学……

每每遇到这种提问,我就会常常有一种无力感或者极强的分享欲,一种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无力感,一种是告诉对方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你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直到我遇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当时我认为自己完全没做错,但现在用教练的技术处理的问题,才让我对教练的相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02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

6月我家孩子面临高考,4月我所在的城市遇见疫情,全市静态管理,孩子回家,我则因为工作原因留守单位。那时的我特别焦虑,高考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关键时刻把手机交到孩子手里上网课,那岂不就是让孙悟空看蟠桃园,不偷桃才奇怪。而且按照以前孩子上网课的情况,我基本都可以想象出孩子的状态,就是手机响着,他躺着。那个时候,我在身边,还可以时不时敲打他,约束他,可现在我在单位,鞭长莫及呀。

在一次公开课中,我忍不住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永橙老师,希望老师能予以指点。在我看来,一位老母亲担心孩子的学习,那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可永橙老师告诉我,考试是孩子的事,你要相信他能处理好这件事。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孩子他毕竟还是孩子,贪玩是他的天性,我怎么就能相信他能处理好这件事情呀”这是我当时脑海里很真实的想法,我记不得老师当时还说了什么,我只记得当时的感觉就是:我做不到。

在单位留守的我,给孩子打电话,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可孩子有点不耐烦的说:“妈妈我知道!”反正我不在身边,管不着,那我就索性不管了,全当就是相信孩子能自主学习。

十八天后,五一节前夕,小城解除静态。我和孩子终于见面,在我看来学习依旧不在状态的孩子,终于有望在节后复课,神兽归笼,有老师盯着,我终归放心很多。

可谁想风起云涌,还没等到复课通知,疫情再次袭来,小城也再次按下了暂停键,而这一次我和孩子在一起。我告诉孩子:“你们返校上课的可能性为零,大概率会直接上高考的考场,学习的事情你自己安排,妈妈只负责后勤保障。”

现在想来,当时不是我做到了全然的相信,而是感觉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与其和孩子争执影响心态,倒不如尽量保证考前的他心情愉悦。

说到做到,我开始投入“真实的行动”的学习,早起晚睡,听课做作业。

孩子看着我有些赧颜,叹息道:“妈妈,我为什么感觉是你要参加高考。”然后,他交代我说:“妈妈,明早你起床的时候把我也叫起来啊,记住,一定要把我叫起来。”我答:“好,我会叫你,但能不能叫起来要看你自己。”

孩子做了个不可思议的表情说:“妈妈,是我高考,你为什么不着急?我假装很淡定的答道:“是你高考,又不是我高考,我着什么急!”孩子若有所思道:“的确,你说的很对,考试是我的事。”

之后,孩子又告诉我说:“妈妈,你和其他家长的确不一样,我同学的父母会天天催着我们早点起床,好好学习,而你竟然不管。”其实,他哪里知道我是百爪挠心,假装淡定啊。

自此,我和孩子相安无事,偶尔会提醒,但绝对不起冲突,在我看来,高考的压力这么大,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保证他心态平稳。

这期间,他迎来了最后一次模考,我们已经复工,他们依旧没有复课,所以考试采用线上。成绩下来,惨不忍睹,我竟然生生忍住,没问,不说。孩子反倒忍不住,侧方面叨叨几句说:“这次考试就离谱……”

借着他主动开口,我跟他谈了一次,告诉他:“这次高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你人生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因为是居家学习,特别考验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而这两项能力可能会伴随你一生;中学阶段,妈妈,老师还会管你,约束你,但到了大学,就只能靠你自己了,所以,你的人生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好是坏,与我无关,我只是全然相信你。”

很快,迎来了高考。数学考试的难,网上被刷屏。他的小脸也黑着,说:“没能做完……”我只是给他了一个拥抱,什么也没问没说,不是我淡定,而是我不知道该怎么问,怎么说。

考试结束,他完全放飞自我,就是疯玩,不肯估分,不肯去想跟学习有关的任何事情。

我做梦他的成绩只有500多分,梦里惊醒,后来,想悄悄告诉老公这个梦,却被正在洗碗的孩子听到,他欢乐的说:“妈妈,我上不了本科,还上不了大专么?更何况,你也太不相信你儿子了吧,我上个958、211的实力还是有的。“

转眼,就到了要出分的时间了,看似风情云淡的孩子,其实非常焦虑,会因为我的一句话而变得敏感暴躁。这时候,我也开始了教练课程的学习,第一周的意图学习,让我试着用SCQA这个框架去理解孩子,后面的3F等等的学习,都让我学着去感受他,包容他的情绪,感知他的意图。未必用的对和好,但至少我在努力改变。

结果自然很美好,孩子分数还不错,后来,通过强基计划,又进入了他心仪的,但曾经认为高不可攀的学府—水木清华。

这段历程,似乎和教练的课程无关,但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对“我”这个个体而言,只有自己改变了,自己看待、处理问题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才能改变。

在处理孩子学习的这个过程中,是有插曲的,这个插曲不在赘述,但很明确的一点就是在志愿填报,学校选择,强基的二轮考试(6进1),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做的就是相信和支持。

03

回到改变这个话题,其实,在我的咨询工作,我会经常碰到这类困惑。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会问到我同样的问题:”明明是对方的问题,为什么我要改变?“

是啊,为什么是“我“要改变呢?因为无论是来访者还是客户,只要对方能来求助,那就意味着对方就有”求变“的那颗心,就用他的积极意图。


事情永远是事情,问题依旧是问题,但事情和问题的背后,藏着的是客户真正的需求,或许这需求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所以,聚焦问题时,我们或许可以客户解决当下的问题,但并没有给予客户真正的需求。

而发现或者觉察客户真正的需求,是要保持好奇,保持对客户好奇,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好奇客户。看似很简单的背后,我做起来很难,在后期的练习中,我意识到,我的好奇是“我的好奇“,而不是”客户“的好奇,所以,我的提问还是站在”我“的这个前提下。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问题“更重要。

道理我懂,但我就是做不到,这种做不到开始让我焦虑,感觉自己5周的学习并没有融会贯通,甚至就是学了个皮毛,看着其他小伙伴们飞速的进步,而我分明就是停滞不前……

我想再次成为那只把头埋在土里的鸵鸟,只要自己看不到,那么就权当别人也看不到吧。

于是,我会找很多很多看似很合理、很正当的理由,去掩盖自己的颓废,比如工作太忙,比如要出门在外,电脑手机都不方便、比如家人住院,我要花时间去看护,去和医生沟通,没有精力和时间等等诸如此类的各种理由。

小伙伴们也很支持我,甚至每次都会抱抱我,给我一份力量,道一声不容易,其实,我自己知道,这只是掩盖我不努力的华丽盖头,一切的合理背后,是我缺失的动力。

在学习当中,有石头班班设置的早自习,早上5点30开启,这段时间我是可以掌控的,可是,我就是不肯起来,美名其曰是身体重要,或者即便起来了,也会给自己一些理由,这段时间还是先写写稿件,看看书好了,最终放弃参与。

后来,在小组练习中,和同学分享了这段心路历程,同学问我说:“凌晨4点起床赶飞机,你是什么感受?“我不假思索的说:”烦躁啊,好辛苦呀“满满的都是负面情绪,她再问我:”如果赶这趟飞机是为了到人民大会堂,接受一个关于你的表彰,你会是什么感受?“我立即回答:”别说4点起床了,就是让我一晚上不睡我都愿意“

这说明什么?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看到我的远景和积极意图。我看到是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指向过去失败。

我不参加早自习,不愿跨组训练,不敢报名周二的活动,不是我不知道这个活动不好,而是,我在意识里害怕自己出丑。我用看似忙碌这件事情,掩盖不自信的那个自己,试图用事情,用忙碌去证明:“你看,不是我不行,而是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练习,才会不行的“

这种意识的结果,就是自己在描述问题的时候,思维是跳跃的,我会不自主说很多的各种事情,来印证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问题,而是这些客观事实造成的。

知道不对,又不愿意面对,那就矛盾的存在吧。就像减肥,明知道要迈开腿,管住嘴,但实际中,真的会去放纵自己去吃、去喝去躺平。甚至会自嘲:“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减肥。”

这种矛盾的状态,让我心焦又迷茫,想要努力,但有惧怕努力……

在这种状态中,我再次意识到,为什么学习设置中有送其他人三个3W和一个EBI的要求。3W是嘉许,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的需要被看见,而送的3W就是一份被他人的看见和在意,这会支持我们走得更远;EBI是用礼物的形式给予对方能够提高或者需要注意的建议,不带评判,只有提高。

这种方式的设计,暗藏的玄机就会发现自己是有嘉许地方的,是有能力让自己变的更好的……

而我的这种状态,应该不是个性,而是共性,能走出这个状态,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会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这也是教练技术的魅力所在。

我承认战胜自己的自卑,全然的相信自己、接纳自己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这几周的学习就能够改变的,这种成长需要去慢慢地学习、开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将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接受自己的当下的颓废,相信这也是历练自己的一个过程,去一点点推进,哪怕走的很慢,但至少自己没有停止脚步。

其实,在这五周里,我收获太多的温暖和感动,永橙老师的给孩子的大红包,让我感受到原来网络的背后,是真的会存在那种真实的情感,琴棋、石头等班班的用心和支持,让我收获到那种接纳和相信的温暖,而我们组的助教老师让我感受到教练提问的魅力,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的提问方式,真的能够激发我们完全不同的思考,我们组小伙伴们友爱、相互体谅和支持,让感受到这是一个温暖而相互信任的场域,在这里,我会全然的放松。

似乎,又犯了啰嗦的毛病,一写就写了四千多字,但依旧没有表述完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但还是选择停笔,给内心深处的自己定一个长期合约:

合约话题:1、在各项事务的重要性方面,把教练学习必须放在首位,而且,全然的相信课程中老师要求做的的每项内容,或许不理解,但照做就对了;

2、答应阅读群里要分享的内容,必须完成,没有理由。

时间范围:第一项内容在落实到每周的学习上,第二项内容落实到本次外出回去后。

合约结果:通过学习,把学习能够内化成自己的,进而把这种“价值和精神传递出去。

合约价值:给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一份确定感,让她知道,这是你愿意做的,也是能做到的。

结果衡量:建立文档,按要求逐一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练的学习,是认知的改变,能力的提升、还是自我的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