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读书天里读的书

春天不是读书天,所以读得书不多,推荐一本,不推荐一本吧

推荐:The Memory Chalet 记忆小屋,作者Tony Judt,尼·朱特,是研究战后欧洲历史最重要的学者。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执教于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世界上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2008年患上霍金同样疾病,2010年去世。这本书是朱特教授最后一本书,不同于他以往的著作,这本书很私人,关于他自己的历史,他的童年和他长大的战后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甚至是复国中的以色列。是的,朱特教授是犹太人。

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他对抗遗忘,对抗疾病的最后的反抗;因此读起来才格外动人。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特别棒,很少有社科的书翻译如此准确、流畅。


不推荐的书:Little fires everywhere 小小小小的火

其实,是答应出版方写书评才读的书。作者伍绮诗 ,出生于美国的二代移民,毕业于哈佛大学,父母是香港人,都是科技界的。她的第一本小说《无声告白》在美国非常轰动。所以大家对第二本书寄予厚望,美国的书评确实好评如潮。

拿到书的时候,我对伍小姐有很多期待。因为无声告白真的是写到了心里的一本书。我本以为能在她的新书里看见同样的东西,独特的视角,动人的描写,对家庭价值的拷问。可惜,这本书过于肤浅。Pearl很肤浅,和伍小姐嘲笑的理查森家孩子一样肤浅,莫名地无视Moody,爱上他哥哥。Mia莫名地肤浅,莫名地流浪,执着于艺术。她可能把女儿养到十几岁却从来不被孩子问到有关父亲的问题?

这本书涉及的主题比第一本广泛:代孕的伦理,收养的伦理。书中两个家庭浓缩了代孕,跨种族领养,堕胎,婚前性行为等女性问题。

小说冲突的高潮却还是紧扣着“身份认同”、“文化归属”等二代移民专有的困顿。在“阶级”、“财富”、“秩序”、“自由”等等议题面前,我不同意伍女士的价值取向,也许,她的成长经历使其如此,她自己的成长与挣扎还有和解。

伍小姐想表达的太多,话题涉及面太广,远远超过了她能够掌控的范围。她的眼界实际上只有《无声告白》的身份危机,亚裔后代的挣扎;过高的家庭期望,自己对融入的期待;不被理解的痛苦,nowhere to stand的困顿。华裔作家的创作还是逃不出背景的限制,伍是这样; 李翊云也是这样。

中文翻译很一般,所以我拿到了中文版,但实际读的是英文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天不是读书天里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