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这是他的梦想!”
今天下午接儿子,刚踏进门口,就看见儿子怀里紧紧地抱着一个大黄蜂变形金刚,秒懂他,这就是他已经垂涎三尺很久,坚持上完50节课后,体能课机构履行的承诺,给他的奖励。
“我太喜欢了,我连睡觉都要抱着它!”不管是兴奋,还是难受,小孩子的反应都不会有丝毫掩饰。
我们小时候上学有小红花,现在很多教育机构设计了“升级版”小红花,比如奖励贴纸,XX币,XX卡,XX积分……其实本质都是和小红花一样。
对于这种方式,家长们的反应各有不同:
“担忧派”:如果一直靠这些奖励,我担心万一哪天不给他奖励了,孩子会不会就不学了?
“反对派”:这种方式太物质化了,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应该多花一些精力去引导他自己内在真正想要的东西。
“赞成派”:小孩子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有时候用这招能鼓励他继续坚持。
我的观点是,要分年龄,分每个孩子不同的认知反应来看,不能一竿子打死,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还是父母。
2-3岁关键词:我要~
对2、3岁的孩子而言,是自主意识萌芽并且逐步强烈的阶段,想要一样东西的背后,其实是满足自己有能力掌控的心理需求,这种“我能”、“我可以”的感受,能给自己非常积极的反馈。
所以,有些特别重视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视孩子自我内在人格塑造的老师会强调,他们反对用“小红花”式的奖励方式去带动孩子的课程,对于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我是非常赞同的。
4-5岁关键词:我愿意等等~
在心理学领域,有个关于测试“延迟满足”能力的经典的棉花糖实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是,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开始动脑筋,有策略的去达成,并且开始有数学的概念了,因此用“等一等”换来的双倍激励,才有可能产生作用。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积分奖励设计是很好的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能实实在在的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正向的反馈,这种反馈能激励孩子继续往前跑
6岁以上关键词:我的目标是……
即将步入小学的年龄,孩子的心理发展越来越成熟,如果说幼儿园时期的社交是初次从家庭环境进入社会环境,那么6岁以上的孩子将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社交环境。
我们在工作中最常提到的一种底层职业能力,是目标导向,对结果负责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那么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练习?就是从6岁以后。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有自己观察、思考、判断……完整的逻辑能力了,暂且不管这个循环的复杂程度,从这个年龄开始练习,以终为始,从目标倒推方法,这样的过程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不敢开口要奖励的成年人
前两天,和一个前来咨询的来访者聊到,如何给自己的人生设计激励方案,就像小孩子拿奖励一样,也像”王者荣耀“等游戏一样。
她感叹道:“太精准了,上周就是因为一个老黄牛走了,另外一个老黄牛我也怒了。”
每个人都需要能量,一直像老黄牛一样付出,没有回报,是不可能持续的,最后消耗的是自己,对一家企业而言,消耗的也是组织的能量。
成年人,有时候走着走着,却连自己孩提时最初的样子都忘了。
连孩子都敢要的奖励,为什么很多成年人却连口都不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