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电影、我

由于经济落后,我生长的小城里并无火车通车,倒是有废旧的铁轨。第一次见火车也是去大伯家里玩,还在上小学的堂弟在散步时,突然灵机一动说不妨去看看火车吧。“看火车”的地儿并不是在火车站,而是某个军事管理区的边上。进大门,哨兵问我们干什么,我们很天真的说想看看火车,估计兵哥也是一脸懵逼,一个大叔看我们还小,就说让进去吧,看一眼就马上出来。


图片发自App

远处的桥上铺着铁轨,冒着蒸汽的火车呼啸而过。但是在看到一节一节的火车后,下意识的反应居然是:这真是生产资料运输最好的载体之一,还有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在交通出行中,火车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出行方式。无论是大宗商品的运输还是一年一度的春运人口迁移。我对火车最早的“观感”大致是这样:很早之前看梁晓声发的一篇散文,大意是他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个读者,车厢里人们高谈阔论,噪杂不堪,甚至有酒鬼的呕吐物。但是那位年轻的粉丝手里拿着一本《读者》看着津津有味……

第一次坐火车时间很短,严格意义上也并不算“火车”,事实上是动车。第一次严格意义上坐火车是在新疆的路上,当时为了和小伙伴们体验绿皮火车,毅然决然的买了硬座,,那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香烟啤酒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的景观,甚至售货员“来,腿收一收”都能让我感到好奇和激动。

图片发自App



火车上的生活当然是乏味的。去新疆正好是秋季,我在车上也看了第一部汤唯主演的电影《晚秋》,大致讲了从女子监狱里出来的汤唯和韩国人玄彬在路上的爱情故事。同行的小伙伴陪我二刷,看到好几次情节发展的时候,他都在全程控制自己不给我剧透,纸上写了好多字又给划掉,最后实在忍不住就写到:“妈呀,汤唯好美,玄彬真帅!”

返程的路上也认识了布拉德皮特,看了《搏击俱乐部》,但由于是学生图省钱,买的仍然是硬座。电影看得迷迷糊糊,趴在桌子上打哈欠的时候,听到隔壁大哥谈天说地:“你是哪的呀?贵州的?哦哦我去过,贵州是你们云南省的吧?……”


图片发自App



一次从外地回学校,高铁很远长达9个小时。我调好座位,就打开电脑看《杀死比尔》。在徐州上来一个姑娘坐我旁边。见我戴着耳机看得津津有味(可能因为昆汀的这些个镜头确实暴力又好看),她也一直头朝着我的方向看屏幕。我索性摘下左耳的耳机,递给她“要看么?”姑娘先是诧异,然后又是笑了笑,点了点头。于是我们开始一起看。到郑州后,她下车,留下一句“谢谢”,我提醒她这个片名,她笑着挥了挥手。


图片发自App



最近的一次,是在重庆的火车上看《被解救的姜戈》,还是昆汀。前女友在隔壁车间早早的上铺睡了,她老爱睡觉。我见她休息也就上铺开始看电影。看完后居然也快到目的地了。凌晨4:30到,回学校又有门禁进不去,索性找了一家肯德基里休整。6月的兰州清晨是真的冷啊,我把衣服脱下披在她身上,但她还是在发抖。伦敦现在也很冷吧,自己得多穿点衣服哦。姜戈最后救了不少别人,同时他自己也完成了救赎,可是我失去了很喜欢的那个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火车、电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