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辞店

        今天想写一写黄梅戏《小辞店》。

        继前两天偶然在电视上听了《小辞店》选段之后,它的旋律就一直在我耳边回荡并且我总是忍不住的听一遍又一遍。我感觉很有意思的是,一般来说,戏曲的旋律唱腔都较为复杂、非常难记更别说跟着哼唱了,为何《小辞店》却这样朗朗上口?所以今天打算来了解一下黄梅戏《小辞店》。

        经查阅,有关《小辞店》的文献资料一共有12篇,全部为期刊文章。有意思的是,这些文章几乎全部发表在《黄梅戏艺术》这本杂志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的黄梅戏艺术研究还有所欠缺,存在着空白。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两篇文章。

       《小辞店》又名《菜刀记》或《蔡鸣凤辞店》,是黄梅戏“三十六大本”之一的传统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因此,《小辞店》一度成为黄梅戏专业、业余等剧团的“炮戏”或看家戏,那么,让《小辞店》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是什么呢?程胜才的《观众为何对<小辞店>情有独钟》一文对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针对《小辞店》广受欢迎主要提出了三点原因:一是戏剧结构较为特殊,特殊的结构使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符合观众的口味;二是剧中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三是该戏声腔流畅优美,韵味醇厚,充分地发挥出了黄梅戏的声腔特点。作者提出的三点原因的确是很有道理,与此同时,我看了该文之后又回过头听了一遍《小辞店》发现作者的三点原因并不能完全解开我心中的疑惑。文中作者表述的过于简略,比如,这出戏声腔优美,能充分发挥黄梅戏的声腔优势,那么优美在哪里呢?具有体现在哪里?还是会让我一头雾水。

      之后我又读了武彦辰的《浅论黄梅戏<小辞店>》,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以为论述的可能会是有关《小辞店》的曲调分析方面的内容,也许可以解开为何该戏如此朗朗上口的原因,看了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其实是站在人物性格的角度来分析《小辞店》的,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人物间的对话,尝试在这些对话中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些对话中我发现每段对话都是呈上下句的形式,并且每对上下句甚至每段对话都十分押韵,作者也在文中最后总结到“这出戏难就难在表达如此复杂多变的感情的数百句唱词,却只用”平词“一腔到底,上下句无限反复。”看到这,我似乎稍微懂了一点该戏朗朗上口的原因。其实我还想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下该戏的曲调以及结构分析方面的内容,但非常遗憾我并未找到这方面的文章,又限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也没能从曲谱中分析出什么,不免觉得不够尽兴。

        在搜索黄梅戏《小辞店》的过程中,我深感有关黄梅戏的研究不足,一是相关文章非常少,且大多数发表在一本期刊上,传播面较窄;二是大多数文章字数很少,经常是一页两页,分析的较为简略,似乎并不能让读者充分了解黄梅戏。希望我们这些后辈今后能够加强像黄梅戏这样的地方戏曲研究。



[1]程胜才.观众为何对《小辞店》情有独钟[J].黄梅戏艺术,2003(4):47.

[2]武彦辰.浅论黄梅戏《小辞店》[J].黄梅戏艺术,2007(3):51-52.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辞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