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___第四十二章赏析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规律。那自然规律又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之道!

    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一自然之道,充满了整部《道德经》的始终。今天,仅就第四十二章,来探讨一下这一普遍规律吧。

    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笔者个人认为直译不太容易表述。想要更好的理解这句话,借助《易经.系辞上转》第十一章中第一句话来理解比较好。这句话是“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把这句话拿来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两者两相比较就会明白,他们在表述同一个现象,即:自然规律___“道”,它其实是源头那个一,也就是太极。这个太极“一”,生出了“二”,就是“阴阳”。“阴阳”相交生出了万物……这里,“三”或者“四象、八卦”都是阴阳和合的产物,是万物。“道”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生化万物。因此,万物的特性都是“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的。也就是说,万物都是阴阳和合而生,背负阴,怀抱阳,由阴阳对立所组成又因对立面互相冲突(矛盾相反的运动)走向统一。 这里,很抽象,理解起来很是费力,需要慢慢体悟。

    后面“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就好理解了。这句话老子在前文中三十九章有出现过原话。意思是说,大家都厌恶“孤”(失亲)、“寡”(丧偶)、“不谷”(没有财物),认为这些不吉利,而贵为王公的人们却拿来自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道理:“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他们认识到了事物往往在受损之后才会得益,也往往会在得益之后才会受损的道理。他们懂得物壮则老,事物总会走向它的相反的一面。所以他们宁愿守柔,守弱、“守缺”也不愿处强、处壮。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懂得处世之道的人。  曾国藩为自己的书斋署名“求阙斋”。“阙”,即“空缺”之意。他深谙“阴阳相生,一损一益”自然之理,继而悟出“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之规律;他为防盈戒满,故以“求阙”名其斋之用意,时刻告诫自己自省自警。并提出:“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嗜,皆使留其阙。”那正是手握重权的曾氏事业兴旺之时,一般人容易沾沾自喜,但他却能在得意之时保持谦虚,在名声腾升之时谋求退藏。始终保持欠缺的心态,修身律己。无怪乎,他成了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我们也要明白这一自然之道,处事切忌满盈,留出余地,方可长久。反之,贻害无穷。因为老子说了“强梁者不得其死”,告诉人们:强悍横行的人不会得善终的!老子就是这样教育别人,他把他悟出的这一规律,用来教导众生,耳提面命。

    圣贤的教诲,当牢记在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的智慧___第四十二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