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小姐姐在群里分享她采访一位教育家让自己17岁孩子拿到麻省理工大学offer的感想。
采访中,她问到这位教育家是如何把自己孩子培养的如此优秀。
这位教育家道出自己培养孩子的3个秘诀:一是引导孩子发展;二是鼓励孩子;三是肯定孩子。
对于有娃一族的妈妈,在孩子教育方面是不是也有很多困惑和痛苦呢?
1.引导孩子发展
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父母基本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在自己既定的轨道内培养孩子,而未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
当下,父母都注重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兴趣培养,很多情况都是在父母的意愿下给孩子报各种班,以此激励孩子的成长。
很多都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报班,可父母真正的去了解过孩子么,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
分享中,我了解这位教育家会从尊重孩子的意愿出发,积极探索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以此引导孩子发展。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自出身以来他们就是一张白纸,我们给他灌输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但真正的灌输是孩子自己内心需求的探索,引导孩子探索自己的需求,并注重培养。
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我听到过太多家长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因此很多家长跟风式的给孩子报班,比如兴趣班、辅导班、还有其他类似的班。
听着都觉得为孩子感到累,看似在培养孩子的综合发展,实则给孩子增添负担,严重者有些孩子会产生倦怠感。
最近通过一句话:“穿孩子的鞋走孩子的路。”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不但会压抑孩子的天性,更会会掉一个孩子。
2.鼓励孩子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你是收到鼓励多还是批评多呢?
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还是比较粗犷的,在我记事起,做错事情就会被父母骂一顿或者被说狠话,想必在农村的孩子大多有类似的经历吧。
小时候家里的酱油和醋都是需要拿着家里备用的瓶子去村里的代销点买,每次家里的酱油或者醋没有时妈妈总会让我去买。
可每次我买酱油时总会错买成醋,东西买回来到家后父母发现买错后,会批评我一顿,有时会用严厉的语言说我:“这么简单的事都分不清,还能干啥呢?”
这种看似的小事,在我成长过程中留下很深的负面能量,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渐渐形成自卑和胆怯,做什么事情没有自信。
有时在想,如果小时候我做错事情时,父母把批评自己做错事情换成鼓励自己一点点改进,我会不会更加自信和做事从容不迫呢。
童年的阴影一直伴随着我,直至我出来工作做什么事情都是缺乏自信的,事情还没着手开始,自己先在内心把自己否决掉。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就会教育出不一样的人。
作为父母,时刻要提醒自己在孩子做错事要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鼓励孩子从错误中认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鼓励孩子改正不足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鼓励是一种生产力,不单单使用于孩子教育,其实在夫妻关系和家人关系中也同样使用,在生活和工作中鼓励对方多余批评对方,家庭关系维系的会更加和谐。
3.肯定孩子
肯定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认可,无论工作和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肯定,不仅是对自己的认可,而且是一种激励作用。
对于孩子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肯定孩子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肯定孩子在某件事情做出的努力。
记得小时候,每次考试不太理想时,父母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怀,而是会一顿批评自己为啥没有考好。
为了得到父母对自己成绩的肯定,自己会努力学习,每次取得的成绩比前一次好时,自己满心欢喜的以为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可恰恰相反的是父母会拿自己与学习更好的人比较,有时还会拿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就没学上之类的话语来刺激我学习。
越是这样自己的压力会大,可又没有办法与父母好好沟通,在学习时期感觉自己的压力非常大,有时觉得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整个学习的经历,我倍感自己学习的压力和稍有退步的恐惧感。
学习应该是一个比较快乐的事情,在我的求学中,我觉得学习就是一种缺乏肯定感的过程。
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有类似的经历,父母均没有太高学识,教育方式缺乏正确的方法,很多孩子要么疏于管教、要么管教不当导致很多孩子早早辍学。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正确的管教方法,离不开对孩子取得成绩的肯定。肯定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认可和激励,为人父母一定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点点滴滴的肯定。
孩子不是我们的缩影和生命的延续,作为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用孩子的行为方式引导他们探索内心需求,用赞美的方式鼓励孩子成长,用肯定的方式认可孩子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