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理工科思维不能完全理解这个世界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这个世界》(万维钢著)

阅读时间:2017/05/11-05/17

这本书不是新思想的创造,也不是现有思想的重新组合,它是一部博文的合集,是零散的知识的点化,其重要部分是新知、新书的书评,是作者实践“读书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的表现,它表达了个体解读事实的内化意识流程。

虽然被各大公知所推崇,在亚马逊和豆瓣的排名都还比较靠前,但豆瓣的评论中差评也不少。

以理工科思维来理解世界,本身带有很很大的挑战。

一、什么是“理工科思维”?

作者在书中分了三个部分来讨论这个问题。前言中说他们分别讨论了人性、励志和科学。仔细来看——

PartI 反常思维:谈的是科学思维的心智模式及数学工具(概率和统计);

PartII 成功学的解药:主要探讨的是自我提升和学习的方法(《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是全书中篇幅最长的);

PartIII 霍金的答案:主要探讨的是比较深层次的宇宙、人生轮回等科研领域的案例。

这三个部分可以说是从不同的方面印证了理工科思维在人生的各个层面所能够产生的效用。

那什么是“理工科思维”?

作者提出了“文人思维”和“理工科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与感性和理性的区别相类似,“文人思维”主要在于常识性的道德美感认知,主要是更感性的判断,总会追求对错,正义与邪恶。而“理工科思维”则更多是分析利弊。正如韩寒的名言:“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反常思维》)

在“理工科”的眼中“帕累托改进”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世界中各个存在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所以只要诸多的因素中找到真正有益的环节,就可以获得实际的效用,什么对错争议其实都无法从本质上改变世界运行的规律。

而理性的思维模式其实也有两种,一种则是律师模式:现有结论后再去求证,这就是世俗人群的常识性行为;另一种是科学家模式:先求证后结论,这即是反常识的模式了。

所有的科学思维模型都是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客观、理智的工具来指导人们认识这个世界。

《真理追求者》中的“agree to disagree”现象即是对这原则的精彩证明。两个真诚追求真理的人面对客观的事物,意见不应该有两样,因为理性的表现毫无差别。

《最简单的概率论的五个智慧》《健康的经济学》解释了这一原则在现实世界中的数学工具:概率和统计。概率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指导未来的行为;统计是从样本的搜集推导出有价值的规律。两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辩证关系。

然而数学工具无论多么精美,都是人类创造的,所以它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这个世界不够完美,请你不要如此幼稚,抛弃你的儿童思维吧。

《一颗阴谋论的心》中说,儿童思维有两个特点:1、万物有灵animism;2、人为主义artificialism——从这个角度来说,更简单地认知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成熟的体现。

二、理工科思维的误解

在书中有很多数据和分析,推导出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将是日渐明晰的现实,那这些对理工科的认识是否就是真如作者所说的那么事实客观呢?

试举两例。

1、《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不数数妻子有几颗牙齿》中说破解世界的方法有两种,一则动手,直接用现实效用来获得结论。一则动脑,以已知的理论来推导未知,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科学原理并不完备,而且世界中的复杂因素太多已经超出了我们所能用的数学模型。

而在紧接着的《物理学的逻辑和霍金的答案》中又说:判断物理理论的好坏不但是要看它是否能解释现存的现象,还要看它能否预言正确——而这不就是以已知来推导未知吗?

2、《怎样用统计实验检验灵魂转世假说》中设计了一个方法来检测灵魂转世的两个“原理”——“定域性原理”和“继承性原理”。先不考虑其方法的合理性,我们设想如何来检验这个实验呢?继承性原理可以用客观观察来记录数据,但是它的对比组呢?也就是如何来发现它继承了什么?这是需要了知前世的经历的,这就是说我们先要得到这个转世的人的前世数据,才能够来对比看他是否有继承性的特征,如果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样转世的人,难道还不够证明人灵魂转世的正确吗?还需要印证什么呢?

另外一点,定域原理的基础是,我们能够在实验的儿童中找到能够回忆其前世的人,而且必须是“告破”(即根据回忆者所述找到了他前世的亲人,证实了他的记忆的正确),但是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可知,记得起自己前世的人在普通人群中的占比并不高,所以他设计的这个实验的样本数量够大吗?如果是小数定律起了作用呢?那是不是就产生了极端的情况:根本找不到有这样记忆的人,难道证明了这个待证问题是错误的?

所以,作者的理工科思维也有相悖和不够严谨的问题存在。

三、理工科思维不是万能的

从人类丰富的思维模型中任何一个类别来看,思维模型(心智模型)都是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从不同角度认知世界的方法,所以并不存在一种完全统一的完整的认知结构。

对于社会,理工科的认识可能是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互动——这也许是客观理智的,而经济学的认知可能是这样的:

人类世界的经济活动只牵涉到两个方面,1、价值:稀缺、成本;2、人际关系:营销、需求效用

——总共不过六个概念,两个总结,而这样的认知也是客观理智的。

人类发展出了不同的认知思维模式就是在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所以承认每种理论都是不完美的或许也是一种成熟、真正理性的表现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理工科思维不能完全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