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意义

过年期间闲来无事在网上下的订单陆陆续续都到货了,尤其是几个抽屉式透明收纳箱终于在今早收到。于是一场拖延很久的收纳整理终于开始了……

整理术,是现在挺高级的一个词,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而我从不得不收拾衣物到“知道整理是门学问”,再到各种渠道学习整理术经过了至少20年。

从90年开始,我因为生活和工作的调整,不断搬家,从租房到自有,从北方到南方,从逼仄的小房间再不断扩大,直到搬进目前居住的大平层。家庭结构也不断变化,两人世界到儿子出生,然后两家老人陆续来帮忙,儿子上学后,老人陆续回故乡,然后儿子大学毕业也离家租房,这一路走过来,开始的时候根本不能算收纳,只是为了腾出地方放衣服,过季衣服和被子必须束之高阁,所以打包成了我的拿手好戏,我还专门找朋友给我做了几个圆筒形状的布袋子,袋口穿上绳子,塞满衣物后只要把绳子拉紧就可以扔到阁楼上或者床底下。为了记忆还专门用一个本子记下来:白色的袋子装什么,绿色的袋子装什么,条纹的袋子装什么?等等等等。有时突然变天想找件厚衣服,都因为已经打包,只好作罢。或者翻箱倒柜把那件已经卷的紧紧的衣服找出来,却已经皱皱巴巴必须熨烫之后才能穿。

再后来,为了防潮和压缩空间,布袋子进化成了真空袋。

慢慢的,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我家的房子越来越大,衣柜越来越多,却发现衣物的收纳竟然越来越难,难在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打包起来束之高阁了。

有一次一包过季的被我收拾的“很好”的衣服,竟然忘记拿出来。当两年以后它们重现天日的时候,曾经很爱的衣服,因为没看见,居然就忘记了,而其中一条非常喜欢的裙裤,我居然在同一家店又买了一条。看着两条一模一样的裙裤,我知道,我必须改变收纳的方法。

于是我买了一套丛书,上下共两本,是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整理的本质。而整理的第一步,就是“丢弃”。我是60年代人,小时候经历过物质匮乏,跟年轻人比我们是很舍不得的一代人,也被称呼为“抠门”,但跟父母比,我们又是物质条件改善非常快的一代人。

所以,面对一大堆需要丢弃的物品时,我给自己准备了一句经典问话:“这件衣服多久没穿了?未来什么时候打算穿?真的会穿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旧衣服经过这么三问,基本上也就想通了。但是,还有些没穿过的新衣服,当初买它的时候非常喜欢,只是穿的有一点紧,就想着回家以后好好减肥,减肥后一定可以美美的穿上,可惜的是,买它的时候是当下往后最瘦的时候,以后的我越来越心宽,那件衣服变成我渴望的无可奈何的“眼”。

我是一个“嗜书人”,特别喜欢买书,过去在书店买,买回来的基本都看。自从网上买书后,买的书越来越多,很多书已经落了满满的灰,却只翻了开头几页,这些被我戏称“看过封面”的书,是真的真的舍不得丢掉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里专门提到我这种心情,书里是怎么说的呢?它说:不愿意丢书的首条理由就是“也许我什么时候还会再去读”,其实,一本书在买的时候想读,结果却没有读,那么这本书在买回来拿在手上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完成了使命,它的使命就是告诉你:“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现在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因此你可以把这本书送人或二手书市场卖掉它,让真正喜欢“读它”的人拥有它,那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想通了这一切,我把我所有的书进行了整理,最后整整装满了三个箱子。但我还是舍不得丢,我把这三个箱子放在桌子底下,贴了一张纸,写上当天日期,我告诉自己,如果三个月之内我都不会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我就坚决的卖掉它。果不其然,三个月之后我把他们送走了!

那些还没穿过的新衣服,我就想了一个好方法,把单位同事中比我瘦的请到家里来,让他们自己选,选中的拿走,选不中的统统丢掉。

经过不断的整理,不断的学习提高,我的收纳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我用思维导图把我和家人的所有衣服进行了归类,比如我的衣服分为两大类:工作类,休闲类,休闲类分为运动风,慵懒风,户外风,,按照颜色,长短,厚薄都做了管理,还用手机把衣服拍照,直接放进思维导图,这样每当换季或需要加强整理的时候,哪件衣服需要调整,我是一目了然。

通过整理,我学会了用MECE法则分类,意思是分类之间要“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而这是结构化思考的重要一部分。

生活和工作本来就分不开,认真生活的人,在工作上也能获得收益,这也许就是整理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