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经济学|10分钟读完《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近两年来读到的,对自己认知改变极大的一本书。本书最大的好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列举实例的通俗性和普遍性。比如开篇讲述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当你细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感到不理解的时候,套用下“经济学十大原理”,某种程度上都能找到一些的答案。 

阅读收益: 

提高对身边人或事的认知;

了解当下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转原理;

考虑的问题更全面,看到的世界更开阔;


分享下“经济学十原理”和个人的一些理解:


第一部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面临选择的过程,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过程。当做一件事对自己的收益,大于另一件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比如午饭吃什么,熬夜追剧还是早睡早起。再比如拖延,不作为,也许是当下所处环境中,对自己来说,最好的一种状态。因为“懒”实在太特么爽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如果我周末的时间没有出去玩,而是选择宅在家里睡觉,也就意味着我放弃了一次与街角美女邂逅的机会。

就如小时候作文选里写的,比尔盖茨掉地上5元钱都不捡,说的不是真不捡,而是说比尔盖茨捡5元钱这个动作,所用的时间成本价值,远远大于5元钱。

刚毕业的时候,我很怀疑读书的用处,以为高中大学多读了那么多年,毕业后赚得还不如初中辍学的朋友赚得多。我大学同学的想法,也基本和我一样,以为读大学不如早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沉淀和行业积累,读过大学的朋友90%以上在各自的领域都小有成就,工资和职位都有所提升,生活质量也远比初高中辍学的同学好。才逐渐意识到,读书还真是有用。


所有为努力读书付出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将在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有所回报。 

那么,是花一天时间邀请朋友砍价拼多多省钱的收益高,还是花一天时间去向朋友借钱,然后拉黑的收益高?我建议多去交朋友,多读书。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说的是某种情况下,人的付出与回报并不总成正比,甚至会因为用力过猛,而造成收益减少。


一个实例,比如考虑一个只能容纳3人的厨房出餐效率,在分工合理的情况下,1人2人做饭的效率要比3人做饭的效率低。当加入第4个人的时候,因为作业空间不足,工具器械不够,厨房出餐的效率并没有因为增加1人而增长,甚至可能由于场地限制,使实际效率减少。

否极泰来。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原理一,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过程,只是每个人对“利害”的解读不同,而做出的表现不同。


拿午饭举例,比如你想吃火锅,你的朋友想吃烤肉,你因为你的朋友而选择了一起吃烤肉。这个时候,表面看是吃火锅的收益大于了吃烤肉的收益,内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更珍惜和朋友一起的时光,大于了吃火锅的收益。


再拿兴趣爱好培养举例,比如小朋友第一次唱歌,无论好坏,妈妈都会说很棒,鼓励继续唱,那么唱歌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反之,妈妈说唱得真难听,很可能小朋友一辈子都不会再拿话筒。


养成一种习惯的最好方式,是给予适当的激励。


第二部分: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这绝对是一个刷新认知的原理,也是支撑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比如:

A生产1gk牛肉需要20分钟,生产1kg土豆需要10分钟;

B生产1gk牛肉需要60分钟,生产1kg土豆需要15分钟;

那么假如两个人都工作8小时,如何分配生产,使作业产量达到最大呢?

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此原理说明了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让强者越强,创造更多价值。然后通过再通过贸易交换,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变得更高。


对了,强者越强,也越来越累。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在不受外力干扰的同时,每种商品会根据市场的供给量或需求量,相应调节价格,以使整个市场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比如食用猪减少,导致猪肉涨价,猪肉涨价,导致愿意饲养猪的人增多,饲养猪的人增多,导致食用猪增多,食用猪增多,导致猪肉增多,价格下降(经济周期)。



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 (时长30分钟) Ray Dalio_高清_腾讯视频

Ray Dalio《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转的》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的一些政策行为,很多时候是影响了商品的供给量或需求量的变化,因而导致价格波动。


如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那么井的所有者(垄断者)可以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限制最高价格),以使更多的人花最少的钱,喝到水,以提高经济效率。或者再造一口或多口井,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提高市场效率。


第三部分:整体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一国的贫富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生产率高,意味着公民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参考供给需求原理,“看不见的手”会根据市场对整个经济需要的货币力量进行调整,以达到货币量的供给与需求相当。当货币量增加时,而市场对货币量的整体需求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原来1元钱可以买1根雪糕,现在需要2元钱买一串雪糕,造成通货膨胀。


当一国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价值下降,比如国民时期用一麻袋钱,买半袋大米。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通货膨胀意味着市场上流动的钱越来越多,当公民手中的钱大量流向企业,企业为了更高的利润,会抬高商品价格,同时招收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这个时候可以理解为通货膨胀创造了就业机会。所以,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对社会发展有好处的。

当流向企业的钱越来越多,公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少,开始减少支出时,同时由于企业扩大生产和公民减少支出之间的供求关系存在一定滞后性,使得企业生产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导致生产力过剩,企业开始裁员,导致失业率升高,甚至爆发经济危机。


所以,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往往会通过刺激市场的货币量和流动性,或者加大国家基础建设开支,促使企业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国民工作压力,缓解危机。


从这个角度考虑,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工作、项目,或许毫无意义,但还是有人在做。那么有些事,是不是单纯只是因为需要有人“做”的过程,而并不需要结果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懂点经济学|10分钟读完《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