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新解读:用刀叉吃辣条,用高脚杯喝可乐

作者:逗逗

原创作品,抄袭搬运必究。

01.

什么是仪式感?

最简单粗暴的比喻是:一包辣条拿上刀叉吃出牛排的感觉,以及,用高脚杯喝可乐。

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第一个富有仪式感的行为是:等人齐才开饭!

现在已经是家里人共同遵守的行为习惯,不需要说也会自觉执行,爸妈从小教导我们,要一家人凑齐才能开饭。

想起了电影老教父拍照片的细节,坚持一定要等到三儿子麦克来了,人到齐了才拍。

那一幕激起了全世界多少教父迷们对这种亲情的感叹。

因为这是日常中表达对亲人关心和尊重的表达方式。

还有生日庆祝这个细节。

在那么穷的70年代,我爸妈都会很郑重其事地给我们过生日,哪怕就是一个水煮鸡蛋。

过年的时候,都要给我们发红包,哪怕只有一毛钱!

感谢爸妈的熏陶,我也很庆幸生在一个有仪式感的家庭。

有仪式感的家庭,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02.

小王子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就如同一个网友所说:

“小时候家里穷,也从来没吃过生日蛋糕。

不过每年我过生日的这天早上,老妈总会煮上一个鸡蛋,把它从我的头上滚下来再让我吃掉,美名其曰:滚灾,去祸。

这个鸡蛋感觉格外香,虽然现在生日蛋糕随手可买,可是已经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温暖了。

现在,我每天上班前都要跟3岁的儿子说再见,他也跟我说再见,然后我们两个在门口吻别,他目送我关上门。”

而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并不注意仪式感这个东西,特别是我闺蜜的吐槽。

我婆家就没有仪式感,没有过生日的习惯,过节也很随意,包括过年也是一吃完年夜饭就各玩各的,家里没有年味儿。

所以我老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佛系。

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不喜欢吃的菜,也没有特别喜欢吃的菜,没有特别不愿意干的事儿,也没有特别喜欢干的事儿,就没有,能够引起他的兴奋点的地方。

由此他很少体验到幸福感。

仪式感,其实就是将平淡的生活中投几粒石子,不让生活成一滩死水。

人活着,并不只为吃饱穿暖,不但求生存,且要求活好质量高。

严格意义上来讲,仪式感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03.

仪式感是不是代表高消费?

未必,仪式感和有钱没钱无关,有钱买高档商品,没钱给一个拥抱,睡醒的一个吻,睡前的一句晚安,以及,过马路时你拖着我的手,这些都足够了。

喝牛奶时,你特意替我擦掉嘴边的白泡沫,是仪式。

出门时,你特意把我的领带给调整好,是仪式。

走路时,你特意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是仪式。

逛街时,你特意记得我喜欢的衣服买来送给我,是仪式。

仪式感可以带给我们内心的幸福。

正是这些仪式感,让我们原本朝九晚五,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生活,变得慢了一些、庄重了一些、色彩丰富了一些,也让我们平庸忙碌的日常生活有了一些不同的体验。

04.

建立生活的仪式感,我认为有4点需要注意:

1.要有共同的梦想支撑奋斗,比如买房,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2.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符合健康规律。

3.要注重家庭氛围建设,关注家庭成员重大进步及生日庆祝活动。

4.要有记录,将精彩留下,不断回味,鼓励家人。

今日话题:

你对仪式感怎么看?父母从小教会了你什么样的仪式感行为?

欢迎留言分享~

-END-

作者:逗逗,90后元气少女,情感博主,签约自媒体,专注情感和职场。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

你可能感兴趣的:(仪式感新解读:用刀叉吃辣条,用高脚杯喝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