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思想详述

      教育思想从第一本教育学论著《学记》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自有春秋时期:百家齐放,百鸟争鸣的局面。当然,说到这,对于对我国教育影响最为深远的,当然得提到孔子。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一生周游列国,四处游学,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传向全国各个地方,以至于现在国内外都有许多以宣扬孔子的教育观的孔庙,孔子学府,等等……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已经被广泛宣传,和被广泛的采纳,他的教育思想也已深入人心,被世人所接受和尊敬。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出自: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承认学生是差异化群体,而对于学生的差异和不平衡发展,教师要以此为课改的目标,根据其不同需求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制定适合个体发展计划。教师不能搞一刀切,进行笼统的教育,教师要顺势而为,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发展方向。此外,社会是一个极具差异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样是不一样的,因此,教育就必须全面,为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机会。

      但就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教育思想的确开始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开始转向教育以:教为辅,引导为主的教育思想转变。但又苦于现在是一个大教育环境,教师根本无力做到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现在的教育环境要求的是建立学生的基础教育,为社会培养大规模人才,而大规模培养人才最好的办法也就是班级授课制,通过传授统一知识,然后通过纸笔测试,为社会选出所谓的的人材。这是基础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这不只是一个课程改革的问题,而是一个国情问题,每个执教的教师,也都希望自己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改革创新,用: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培养出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不同需求型人才,为这个社会的多样化添砖加瓦。但目前的社会的发展不允许教师搞独立创新教学,教育必须得紧密围绕:教育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课程设计,而这样的要求,就极大的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教师无法通过孔子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根基进行爱好授课。因此,不是教师违背了了最初的教育观,而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已经不在允许独立大发展,教育为的不是那三五个人成才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而是为了那大环境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以大规模培养人才为目标才是教育的本源初衷。

      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然渊源流长,但目前无法在中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大规模普及,因材施教,只能作为一个目标,一个努力课改的方向。当然,这不是纰漏中国的教育环境不好,而是只想表达一个观点:大环境下的教育是为大多数人。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解释: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学校教育,就是消除人性偏见的课堂,在古带,能够接受教育的人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而这部分人的共性是:王公贵族。因为早期的教育就是为了让这些贵族们继承父辈的官职,是世代爵位继承制的,因此所兴办的学社是为这些贵族服务的,不是你有钱你就能接受教育的。当然这种教育是在教育的早期,而到了春秋时期,也就是,大多数人可以走进学堂,但:地位,身世同样是夹在教育环境里不可磨去的一层厚厚的面纱,人性的歧视也同样很深蒂固。但孔子把:有教无类为课堂中必须的遵循一个原则:公平原则。社会做不到每个人的地位身份都一致,因此,我们不能通过所谓的社会角色作为你挑选受教育的对象,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是影响社会宣扬正确价值观的拦路虎,教育要坚决遏制,让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接受教育,打破这种守旧观念,以促进群体发展为核心,让教育改变人为目的。与其说有教无类是一种教育思想,还不如说,它是一种宣扬和谐平等的价值观。社会的大环境无法改变,而要做到人人都一样,人人都有很高的素质,也同样是不可能的。我们是无法消除因为客观环境对人的改变,和对部分人的不公平,但教育是要始终坚持在发展和改变这一问题上不让步,教育要让更多让不同的人,在学校教育里得到公平受学。每个人都有其每个人所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存有客观偏见,我们同样不能否定他们的价值,而是应该保持教育原本应该有的:至纯环境。让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走得更远,走得更深入人心。

      目前正在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申公豹说的一样:人的成见是挡在你面前的是一座大山,是永远也不可能搬动的。的确,社会教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对违背的当然视为异类,自然会不被待见,当然也会遭到谩骂。所以孔子的思想为什么这么受人尊敬,和被广为传播,就是因为他的预见性。学校教育是建立基础,改变和发展人的课堂,教育坚持:有教无类,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

      总而言之,孔子的思想是有极大的发展性的,也许改变课程教育,还得依托优质的教育理念,也许当下还无法全面实施,但我相信,通过数次的课改以后,我们的教育环境也会变得更加民主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要努力为学子提供和创造理想的教育环境,让在大环境里的学子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和发展个人需要,把传统的刻意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环境不能改变传统大教学,但我们作为接受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去选择我们想要发展的方向。教育的发展意思就是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环境,而不同的教育环境在于学习主体对成长目标的不同认知,因此,发展教育思想,根本目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好的教育环境,没有人的参与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在差的教育环境,只要有人去改变,就一定能被发扬光大。

      好的教育思就如同一盏茶,要品,只有反复回味,才能喝出其中的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教育思想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