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我看的第一本日本小说就是岩井俊二的《情书》,那是高二的时候,以至于我现在对日本小说都莫名有种好感,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三岛由纪夫……他们的小说都愿意买来看一看。但是今天要谈的不是小说《情书》,而是岩井俊二的处女作电影——《情书》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展开,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舒缓的笔调细致的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当然期间也涉及亲情,友情等等。

毫不掩饰的说,最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电影的节奏太过缓慢,甚至由于顾及字幕而不明白剧情,还有色调的风格也不是当时自己的心头好,的的确确,在我看来这算不上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刚开始看时,可能还需要有点耐心。

我也会边看边将它与小说比较,认为小说以其美丽动人、充满哀伤又富于生命意义的的故事深深的打动着我,岩井俊二以清丽、隽永、残酷和忧伤的文字,书写青春物语,书写成长疼痛,字字句句有如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到心里,使人于不经意间被深深打动,细致精美到让人无法抗拒。一时间难以接受电影的存在。

可是当我完整耐心看完两遍以后,我却觉得电影的感染力更大,每一遍看到电影结束的时候,在恋人逝去的白雪皑皑的山顶上,无法释怀的博子奔跑、哭泣着直喊:

你好吗?我很好!

你好吗?我很好!

……

都会跟着留下眼泪。

电影最让我喜爱的除了剧情之外,还有电影中的精致的镜头构图,《情书》的每一帧都是一幅画,摄影大师把光影的美做到极致。关于电影音乐,处理情感的细腻程度,真的让我完完全全沉浸在了电影之中,看完电影,纯粹听电影原声,都能随着轻灵的曲调追溯到斑斓美好的回忆之中。

片名是情书,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单纯关于爱情电影,我觉得这更应该是关于回忆的故事。岩井俊二认为回忆并非和现在没有关系,是作为一种推动力影响着现在。

在《情书》里,渡边博子因为对于亡去的未婚夫的回忆,将寄托哀思的情书寄出。女藤井树也由于回忆的推动,将故事的原委弄清。

女藤井树的爷爷刚吉在藤井树高烧时决定背她去医院,也正是由于女藤井树的父亲肺炎去世,害怕亲人再次离去。

留下来守护登山者的人,是因为男藤井树因难去世的回忆。

回忆从来都在影响着人的一生,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也都是通过回忆来进行塑造的,每一个角色背后都隐藏着回忆,而每个角色的回忆,所经历过的片段,可能也同属于观看的我们的回忆。

岩井俊二用回忆的交互,来让人物与我们交流,让角色更加饱满鲜活的同时,也让我们在回忆中被感动。沧海桑田,岁月无痕,回忆虽然美好,但总沉浸在回忆中念念不忘总归是会耽误我们继续往前行走的。

不曾真正出现过的男藤井树,却在牵绊博子的心,还重新激活了女藤井树的记忆。男藤井树的死串联起了两个人,博子在女藤井树的回忆里发现自己是别人的影子,女藤井树在回忆里记起年少的萌动。两个人身上都有死亡的痕迹,一个是沉浸在恋人的逝去中已经三年了,一个是被感冒侵扰久不愈很有可能发展成带走父亲的肺病。都活在回忆中,不愿意告别,因为告别意味着失去,意味着面对,面对男藤井树不会复活,面对父亲永远不会回来了。

但电影的最后不论是边渡博子还是女藤井树,放下了过去,选择面对。这也是岩井俊二想要告诉我们的:如何告别,如何走出悲伤。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这大概也是电影《情书》的意义。

每年冬天很冷,在被窝里蜷缩成一团,和许久未见阳光变得皱巴巴的被子一样。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决定再看一遍《情书》,想起那时的暗恋,只是我爱的也许不是真正的他而是我理想中的样子吧。然后跟着电影里的动人情节潸然泪下。

每个人的时光里都有一个男藤井树,那穿白衬衫的少年,站在教室的窗边,翻看艰涩的书卷,阳光洒在他身上,不远的你抬头张望,看到最美好的时光。

《情书》中的爱情总结起来大概是:男藤井树×女藤井树 年少时未说出口的话,终于还是被听见了啊。渡边博子×男藤井樹 我的问候,是我最后的思念。

就像诗里说的:

对你的爱,

是那封明知不可能有回应也要寄出去的问候;

是那句用尽所有力气喊出的“你好吗?”。

因为那是我寄往天国的情书。

对你的爱,

是在每张空白的借书卡上写上我的名字。

也是你的名字。喜欢的人的名字。

因为那是我写给你的情书。

对你的爱,

是当我收到画有我国中样子的借书卡时在眼眶中打转的眼泪;

是那封因为害羞而没有寄出去的最后的回信。

因为那是我迟到的情书和后知后觉的初恋。

“你好吗?”,实则是“我好想你。”

“我很好。”,实则是“我会永远记得你。”

这是一部经典的文艺片,我想岩井俊二要表达给我们的东西决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关于生死,关于如何放下,关于亲情,也关于友情。希望你们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