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开发中,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掉进 Go 语言的某些陷阱里,而本文要介绍的 nil ≠ nil 问题,便是其中一个,初看起来会让人觉得很诡异,摸不着头脑。
先来看个例子:
type CustomizedError struct {
ErrorCode int
Msg string
}
func (e *Customized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fmt.Sprintf("err code: %d, msg: %s", e.ErrorCode, e.Msg)
}
func main() {
txn, err := startTx()
if err != nil {
log.Fatalf("err starting tx: %v", err)
}
if err = txn.doUpdate(); err != nil {
log.Fatalf("err updating: %v", err)
}
if err = txn.commit(); err != nil {
log.Fatalf("err committing: %v", err)
}
fmt.Println("success!")
}
type tx struct{}
func startTx() (*tx, error) {
return &tx{}, nil
}
func (*tx) doUpdate() *CustomizedError {
return nil
}
func (*tx) commit() error {
return nil
}
这是一个简化过了的例子,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事务,然后做了一些更新,在更新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错误,希望返回对应的错误码和提示信息。
看起来每个方法都会返回 nil,应该能顺利走到最后一行,输出 success 才对,但实际上,输出的却是
err updating: <nil>
为什么明明返回的是 nil,却被判定为 err ≠ nil 呢?难道这个 nil 也有什么奇妙之处?
这就需要我们来更深入一点了解 error 本身了。在 Go 语言中, error 是一个 interface ,内部含有一个 Error() 函数,返回一个字符串,接口的描述如下:
type error interface {
Error() string
}
而对于一个变量来说,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 type T,一个是 value V,如下图所示:
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var it interface{}
fmt.Println(reflect.TypeOf(it), reflect.ValueOf(it)) //
it = 1
fmt.Println(reflect.TypeOf(it), reflect.ValueOf(it)) // int 1
it = "hello"
fmt.Println(reflect.TypeOf(it), reflect.ValueOf(it)) // string hello
var s *string
it = s
fmt.Println(reflect.TypeOf(it), reflect.ValueOf(it)) // *string
ss := "hello"
it = &ss
fmt.Println(reflect.TypeOf(it), reflect.ValueOf(it)) // *string 0xc000096560
在给一个 interface 变量赋值前,T 和 V 都是 nil,但给它赋值后,不仅会改变它的值,还会改变它的类型。
当把一个值为 nil 的字符串指针赋值给它后,虽然它的值是 V=nil,但它的类型 T 却变成了 *string。
此时如果拿它来跟 nil 比较,结果就会是不相等,因为只有当这个 interface 变量的类型和值都未被设置时,它才真正等于 nil。
再来看看之前的例子中,err 变量的 T 和 V 是如何变化的:
func main() {
txn, err := startTx()
fmt.Println(reflect.TypeOf(err), reflect.ValueOf(err))
if err != nil {
log.Fatalf("err starting tx: %v", err)
}
if err = txn.doUpdate(); err != nil {
fmt.Println(reflect.TypeOf(err), reflect.ValueOf(err))
log.Fatalf("err updating: %v", err)
}
if err = txn.commit(); err != nil {
log.Fatalf("err committing: %v", err)
}
fmt.Println("success!")
}
输出如下:
<nil> <invalid reflect.Value>
*err.CustomizedError <nil>
在一开始,我们给 err 初始化赋值时,startTx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 error 接口类型的 nil。此时查看其类型 T 和值 V 时,都会是 nil。
txn, err := startTx()
fmt.Println(reflect.TypeOf(err), reflect.ValueOf(err)) //
func startTx() (*tx, error) {
return &tx{}, nil
}
而在调用 doUpdate 时,会将一个 *CustomizedError 类型的 nil 值赋值给了它,它的类型 T 便成了 *CustomizedError ,V 是 nil。
err = txn.doUpdate()
fmt.Println(reflect.TypeOf(err), reflect.ValueOf(err)) // *err.CustomizedError
所以在做 err ≠ nil 的比较时,err 的类型 T 已经不是 nil,前面已经说过,只有当一个接口变量的 T 和 V 同时为 nil 时,这个变量才会被判定为 nil,所以该不等式会判定为 true。
要修复这个问题,其实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在调用 doUpdate 方法时给 err 进行重新声明:
if err := txn.doUpdate(); err != nil {
log.Fatalf("err updating: %v", err)
}
此时,err 其实成了一个新的结构体指针变量,而不再是一个interface 类型变量,类型为 *CustomizedError ,且值为 nil,所以做 err ≠ nil 的比较时结果就是将是 false。
问题到这里似乎就告一段落了,但,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其中似乎还是漏掉了一环。
如果给一个 interface 类型的变量赋值时,会同时改变它的类型 T 和值 V,那跟 nil 比较时为什么不是跟它的新类型对应的 nil 比较呢?
事实上,interface 变量跟普通变量确实有一定区别,一个非空接口 interface (即接口中存在函数方法)初始化的底层数据结构是 iface,一个空接口变量对应的底层结构体为 eface。
type iface struct {
tab *itab
data unsafe.Pointer
}
type eface struct {
_type *_type
data unsafe.Pointer
}
tab 中存放的是类型、方法等信息。data 指针指向的 iface 绑定对象的原始数据的副本。
再来看一下 itab 的结构:
// layout of Itab known to compilers
// allocated in non-garbage-collected memory
// Needs to be in sync with
// ../cmd/compile/internal/reflectdata/reflect.go:/^func.WriteTabs.
type itab struct {
inter *interfacetype
_type *_type
hash uint32 // copy of _type.hash. Used for type switches.
_ [4]byte // 用于内存对齐
fun [1]uintptr // variable sized. fun[0]==0 means _type does not implement inter.
}
itab 中一共包含 5 个字段,inner 字段存的是初始化 interface 时的静态类型。_type 存的是 interface 对应具体对象的类型,当 interface 变量被赋值后,这个字段便会变成被赋值的对象的类型。
itab 中的 _type 和 iface 中的 data 便分别对应 interface 变量的 T 和 V,_type 是这个变量对应的类型,data 是这个变量的值。在之前的赋值测试中,通过 reflect.TypeOf 与 reflect.ValueOf 方法获取到的信息也分别来自这两个字段。
这里的 hash 字段和 _type 中存的 hash 字段是完全一致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类型断言。
fun 是一个函数指针,它指向的是具体类型的函数方法,在这个指针对应内存地址的后面依次存储了多个方法,利用指针偏移便可以找到它们。
再来看看 interfacetype 的结构:
type interfacetype struct {
typ _type
pkgpath name
mhdr []imethod
}
这其中也有一个 _type 字段,来表示 interface 变量的初始类型。
看到这里,之前的疑问便开始清晰起来,一个 interface 变量实际上有两个类型,一个是初始化时赋值时对应的 interface 类型,一个是赋值具体对象时,对象的实际类型。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之前的例子:
txn, err := startTx()
这里先对 err 进行初始化赋值,此时,它的 itab.inter.typ 对应的类型信息就是 error itab._type 仍为 nil。
err = txn.doUpdate()
当对 err 进行重新赋值时,err 的 itab._type 字段会被赋值成 *CustomizedError ,所以此时,err 变量实际上是一个 itab.inter.typ 为 error ,但实际类型为 *CustomizedError ,值为 nil 的接口变量。
把一个具体类型变量与 nil 比较时,只需要判断其 value 是否为 nil 即可,而把一个接口类型的变量与 nil 进行比较时,还需要判断其类型 itab._type 是否为nil。
如果想实际看看被赋值后 err 对应的 iface 结构,可以把 iface 相关的结构体都复制到同一个包下,然后通过 unsafe.Pointer 进行类型强转,就可以通过打断点的方式来查看了。
func TestErr(t *testing.T) {
txn, err := startTx()
fmt.Println(reflect.TypeOf(err), reflect.ValueOf(err))
if err != nil {
log.Fatalf("err starting tx: %v", err)
}
p := (*iface)(unsafe.Pointer(&err))
fmt.Println(p.data)
if err = txn.doUpdate(); err != nil {
fmt.Println(reflect.TypeOf(err), reflect.ValueOf(err))
p := (*iface)(unsafe.Pointer(&err))
fmt.Println(p.data)
log.Fatalf("err updating: %v", err)
}
if err = txn.commit(); err != nil {
log.Fatalf("err committing: %v", err)
}
fmt.Println("success!")
}
补充说明一下,这里的inter.typ.kind 表示的是变量的基本类型,其值对应 runtime 包下的枚举。
const (
kindBool = 1 + iota
kindInt
kindInt8
kindInt16
kindInt32
kindInt64
kindUint
kindUint8
kindUint16
kindUint32
kindUint64
kindUintptr
kindFloat32
kindFloat64
kindComplex64
kindComplex128
kindArray
kindChan
kindFunc
kindInterface
kindMap
kindPtr
kindSlice
kindString
kindStruct
kindUnsafePointer
kindDirectIface = 1 << 5
kindGCProg = 1 << 6
kindMask = (1 << 5) - 1
)
比如上图中所示的 kind = 20 对应的类型就是 kindInterface。
1.接口类型变量跟普通变量是有差异的,非空接口类型变量对应的底层结构是 iface ,空接口类型类型变量对应的底层结构是 eface。
2.iface 中有两个跟类型相关的字段,一个表示的是接口的类型 inter,一个表示的是变量实际类型 _type 。
3.只有当接口变量的 itab._type 与 data 都为 nil 时,也就是实际类型和值都未被赋值前,才真正等于 nil 。
到此,一个有趣的探索之旅就结束了,但长路漫漫,前方还有无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这便是学习的乐趣,希望能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