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弄人 这首美诗竟诞生于战乱之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春夜喜雨》出自诗圣杜甫之手。诗歌风格细腻,节奏平缓,手法绘声绘色。初读之时,我以为这首文艺腔十足的诗歌一定是创作于太平盛世。然而,追根溯源之后,我却吃惊地发现这首出神入化的咏雨诗竟创作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黑暗时代。得知真相后,再读此诗,不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公元761年春的某个晚上,身处成都的杜甫坐在草堂之中享受着片刻的安宁。这处定居之所由他的好友严庄等人帮忙搭建。虽谈不上富丽堂皇,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却已算得上理想的长居之地。

“这仗何时能打完?”杜甫自言自语道。

他嘴里的这场仗指的便是导致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突然发动叛乱,兵锋直指长安。面对叛军,百年未战的大唐士兵们懵了。更糟的是曾经的明主李隆基年老昏聩,偏听谗言。在上无御敌之策,下无护国之志的混乱情况下,首都长安失陷。整个北方陷入长达8年的战乱之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不满千户。”甚至连西域地区也因此次叛乱而受到波及,几乎与朝廷完全断绝了联系。

杜甫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深切感受到了战乱的恐怖。全家饿肚子已是寻常事。甚至为了找到西迁的朝廷,他还被叛军俘虏过。因此,对于他而言,国泰民安,寻得内心的平静是此生最大的梦想。

草堂外作响的细雨打断了杜甫的思绪。雨势虽小,却连绵不绝。雨声虽轻,却丝丝入耳。这雨点仿佛精灵,正用独特的方式抚平诗人内心的伤痛。杜甫欣赏着细雨润万物。又被远方黑暗中的点点渔火所陶醉。想起这几年为生存而一次次辗转,愈发珍惜起这宝贵的和平时刻。突然,他醍醐灌顶,仿佛参透了雨水的真谛,内心涌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作热情。

“纸笔,纸笔!”杜甫从地上兴奋地爬起,寻来笔墨,稍作沉思,郑重地落笔于纸上。流传千古的《春夜喜雨》就这样诞生了!

《春夜喜雨》的头两句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风格。首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思是“这雨水真是好啊,竟懂得挑选春天降临。”这一句妙在拟人的写作手法。怎样的雨才配得上好字呢?和人一样,得懂事!那对于雨水而言,怎样才算懂事呢?在最应出现的时候出现。早来没用,晚来多余。就得在万物需要滋润时出现。这样的雨最懂事!你看,区区十个字就让雨水化身为了懂事的精灵。

有了好的开头,之后的描绘便更加出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妙在哪里?妙在“潜”与“细无声”的呼应。这雨水还会做动作,偷偷地到你身边,滋润万物后,又偷偷地离开。“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我撒下一把水滴,不带走一点赞美”。拍照时,摄影师总会对你说,再笑笑,再摆一个动作,就是希望你能够在镜头里更有灵性,让照片更生动。这样看来,杜甫先生也很会拍照啊,愣是把雨水绘出精灵的神韵!简直是“杜会玩”啊!

之后,杜甫又娴熟地运用了远景与近景相结合的描绘手段。“野径云俱黑”,乌云笼罩着山间小路,这是近景;“江船火独明”,湖面上的渔船所发出的灯火照亮了湖面,这是远景。远近结合的描绘,让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就在阅览一张朋友圈里的好友自拍。

而最后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意思是明天清晨看到那带露水的鲜花时,想必成都满城都将繁花盛开。既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最炙热的感情在此处恰到好处地喷涌而出,将整首诗的意境由单纯的绘景推至更高的咏志。

命运弄人。四年后,杜甫不幸辞世。他没能完整地体验开元盛世,也未能目睹国家中兴。他的一生都与贫困苦难相伴。但即使如此,在他的内心里,国家与人民,和平与幸福始终是他最期待的。他的诗词如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百态,他的诗歌也因此成为了后人研究大唐历史所必备的参考材料。而他的爱国之情也终将和杜甫草堂一起世代流传,为后人所敬仰。

,

你可能感兴趣的:(命运弄人 这首美诗竟诞生于战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