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思考 | 无人驾驶,中国弯道超车的契机

出品 | 5GAI产业研习社

编辑 | 王中航   吉林大学

参与人员 | 张荷雨、邹云吉、朱美璇、李俊杰、严紫文、蔡仰淳、陆才智、郭娣、胡鸿、都昱辰、王苏娴、杨光、李金宇、胡婧煜、黄芳玲、王中航、史钰泓、赵倩雅、张盛伟、郭佳、王妍、买婷、黄之珊、杜颖慧、韩嵘峰、佟思睿、张镜、王梦雅、章敏、呼庆红、吴雪琪、李金涛、刘钰莹、宋成晔、宋巩、钟文琦、李辰璇、黄文钊、林亚妮、马浚键、裴梦源、宁月琪、罗越

00

摘要

根据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步走战略目标,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30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可谓空间巨大。另外,据高通预计,2020-2035年5G将带来GDP的增长量相当于印度的GDP约2.54万亿美元,折合到每年的增量为4235亿美元,5G优势亦不容小觑。

当前,中国在 5G 技术上已遥遥领先,5G、AI 能感知覆盖更多场景、弥补路测数据的不足,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提高一个数量级,从而可以更快实现无人驾驶的普及,让中国无人驾驶更快落地。


作为全球首个将 5G 和 AI 在底层技术上实现深度融合的无人驾驶公司,中智行曾公开表达观点:放眼全球,目前中国在 5G 领域排第一、AI 领域排第二,借助产业共融,即通过“5G 第一+AI 第二+中国速度”应可更快、更安全的让区别于单车智能的“新一代 5G+AI 中国式无人驾驶”在中国大范围落地。而中国无人驾驶的落地将构建庞大的无人驾驶产业链和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的生态圈,进而推动中国各城市、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01

无人驾驶方面,5G AI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汽车,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根据自动化等级,无人驾驶可以分为 5 个级别:

资料来源:5GAI产业研习社

5G 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创新热点,5G 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性将给智能网联、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场景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消费能够感知的全新驾驶体验、娱乐体验、以及人-车-家全场景体验是未来 5G 汽车的创新重点,也是众多车企的发力方向。

在来自交通现状、政策规划、用户需求、技术的推动,尤其是 5G、AI 等技术大力推动下,逐步形成车路协同,融合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交通新生态,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在无人驾驶方面,5G、AI 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

无人驾驶的技术问题随着5G的到来而变得可以解决。智能驾驶服务带来的附加值是无限的,为我们增加很多想象空间,比如可以打造一个安全移动的包厢,可以是一个移动的读书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咖啡屋等,都蕴含着新型的商业模式。


(2)缓解道路拥堵的城市难题

现在随着5G技术逐步的成熟以及在未来几年逐步的普及,5G技术传输延时更短、传输带宽更大、整个网络会更加稳定,能够对未来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道路将被重新定义,未来的道路将是智能化的数码道路,每一平方米的道路都会被编码。交通拥堵的缓解,将极大促进各个行业的运行发展,特别是对交通运输依赖强的行业,如物流、电商。


(3)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出行服务

它应该是一个生活服务工具,服务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开发垂直应用场景。在以提高出现便捷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人类逐渐将出行部分逐渐交给AI负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在出行领域保留主导权的同时,将出行安全与操控权交付至AI,以实现对人力的解放,将有助于人力向更高端经济发展领域集中,对带动经济升级作出贡献。


总体而言,当前的无人驾驶主要依赖于 AI 和单车智能。中国在 5G 技术上已遥遥领先,5GAI 将能感知覆盖更多场景、弥补路测数据的不足,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提高一个数量级,从而可以更快实现无人驾驶的普及,让中国无人驾驶更快落地。


资料来源:5GAI产业研习社 


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小切口、硬技术”而不是“大而全”的战略来进行推动。5G+AI 无人驾驶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更可成为科技、电信、汽车和交通等各个行业的结合点,也是最快落地、最快见成果的发力点,或将成为在人工智能和 5G 机遇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口。


作为中国无人驾驶的开拓者之一,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创立者王劲认为,首先,无人驾驶能够实现 5G 与 AI 的完美结合和落地,并反向推动 5G 与 AI 产业的发展;其次,5G+AI 的新一代无人驾驶路线能够推动中国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运营、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深度融合;最终,四大产业的融合将带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



02

无人驾驶发展的瓶颈


(1)缺少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条件,人与车的法律责任认定存在模糊地带,民事、刑事、保险责任认定、违章处罚等还没有全国性的立法依据;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


目前车企难以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生产资质,即便是对传统车辆进行智能改装,《道路交通安全法》亦明令禁止。虽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牌照落地有了新进展,但还面临不少法规方面的难题。


首先,自动驾驶车辆合法上市的法规缺失;其次,道路设施标准规范不完善、自动驾驶的安全准入标准缺失;另外,生产安全监管标准、安全测试设备、产品安全性测试等方面均未有明确标准。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的规则尚未形成。


还有人们的认知问题,无人驾驶作为一项新技术,消费者和政府的认知以及接受程度至关重要。消费者最关注的是无人驾驶的安全问题。


(2)产业资源比较分散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牵头部门多,资源不聚焦。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牵头,主导相关企业成立了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


(3)城市环境下的无人驾驶挑战

低级别的智能汽车可以较好的实现高速及郊区道路的辅助驾驶等,但对于城市道路的辅助程度依然有限,无人驾驶在这方面的挑战更是巨大。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等。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术上的挑战。


在硬件方面,相关的传感器是否能够精确无误的进行判断和操作,目前较大的技术难点就是感知。


在软件方面,在保证传感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对数据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除了基本逻辑判断,更多是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不仅需要程序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之外,还需要更加高级的计算机智能算法和技术。

其次还有技术问题。目前无人驾驶还达不到安全营运的状态。感知所用的传感器各有优缺点,很难找到一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传感器器件。复杂的路况、如何提高无人驾驶的视觉能力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成本问题也不可忽视,由于没有产生规模效益,应用在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激光雷达、芯片等软硬件设施费用昂贵。


(4)基础设施及环境配套不足

首先,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


其次,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不同车辆、企业、行业管理之间的平台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


此外,目前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尚不能提供覆盖主要路网的高精度数字地图定位服务,难以匹配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也是掣肘无人驾驶技术高阶化演进的门槛之一。



03

未来趋势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

无人驾驶领域的多元化的趋势: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公司、共享出行都在争夺市场。核心玩家分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国际上通用、丰田等汽车厂商,国内有上汽为首的七家本土品牌,同时还产生了特斯拉、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第二阵营是 BAT 为首的科技公司;第三阵营是共享出行。


资料来源:CVSoure投中数据

目前,我国的载客汽车和私家车保有量超过3.5 亿量,每年新增车辆在 3000万辆左右,将为无线通信模块市场带来每年 3000 万套的增量市场。


04

总结

由于 5G 和 AI 这一领域目前虽然才刚起步,但所展现的宏伟蓝图足够宽广,结合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进行匹配,甚至可能在未来发展出新的风口,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结合,可能会产生更为奇妙的化学反应。无人驾驶将构建庞大的产业链和生态圈,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而5G和AI又将与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更安全、更可靠、“中国标准”的新一代无人驾驶,间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外主流的无人驾驶技术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但由于传感器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受限使得安全问题存在隐患,而5G的加入正好实现了车、路、人等万物互联,使得算法、算量和算力大幅度提升,从而降低无人驾驶的风险性。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越发严重,且交通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总计呈现上升趋势,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是解决当前交通现状建设的必要。


此外,自动驾驶成本远低于私家车出行的成本。据 bigbang 统计,运营自动驾驶的出租车比私人汽车每公里价格便宜 50%,若是能够实际应用这一技术,将极大推动交运行业的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期,2021 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 70.3 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本次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将会给传统车企带来一次技术革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思考 | 无人驾驶,中国弯道超车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