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点不成熟的思考碎片

随着电商的发展 今后的电商和零售商很难再依赖于产品的价格盲点来获利 也就是说价格的差异化可能很难再成为电商和超市的盈利点。

于是 产品之间的差异 就主要体现在适合程度 而非价格。

也就是说个性化的程度越高 其不可替代性也就越高 标准化的产品只能逐渐货品化 绝不可能获得恒久的溢价 因为商家可以通过对所促销的物品品种的差异化以及长尾来实现价格的差异化,比如今天JD产品A做活动,然后满多少钱有优惠,这样别人只能去凑单,于是带动了其余产品(甚至是尾货---长尾)的热销。。。

这样就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1. 继续标准化产品的道路 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大企业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及很完善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来实现价廉物美的产品。

这样低成本破坏性创新基本失去了动力。

但是这块毛利肯定很低,必须靠走量才能获利。

2. 其次 个性化定制道路 这条路子可能更依赖于众包 但是由于按需定制必须依赖独立设计以及高级技术人员的研发所带来的高昂人工费用 企业的边际成本可能很难降下来。

而为此类定制服务配套的制造企业无法依赖高固定成本投入和大量走货来获利 因此可能会沦为基础零件的供应商。

因此 这条路子上大型企业的唯一获高毛利方法就是参与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环节。

通过雇佣高级的设计人员来进行更专业的定制化 然后将设计结果交由自己的工厂来按需定制,再依靠组装零配件(乐高玩具那样)来达成用户需求。

这里面也可以利用众包的优势,学习以色列GPS厂商那样 利用用户的力量来完善地图和预报交通情况。

众包的平民化产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但唯一缺陷就是产品的设计和落实环节可能没有那么专业 需要众包的合作者对设计精通,并且对硬件精通 硬件的众包(开源硬件)虽然可以成为解决方案 但我想这也逃脱不了幂律分布的规律。因为专家级的设计人员和软硬件开发人员毕竟是少数 他们时间有限 不可能满足绝大部分的市场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大企业还是会有优势的原因 它们可以聚拢这些专家,然后通过大范围的用户需求获取共性 然后投付生产。虽然比自组织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但质量上毕竟有保障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一点不成熟的思考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