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微信“朋友圈”

微信成长很快,迅速发展到人手一号,包括小学生,甚至一人两三个号。QQ诞生,短信渐退;微信诞生,QQ渐退;诞生,微信渐退;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有兴盛就有衰退。自己的心路成长就见证了微信的发展,总结归纳,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QQ后出现了微信,建立微信号后,开始新鲜,每天在朋友圈晒娃的成长和趣事,晒自己外出游玩的图片、景色。

第二阶段:后来转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家庭教育、个人身心灵成长的相关文章,想分享给朋友们。

第三阶段:随着个人内心的成长,不再晒娃,不再晒景,不再频繁转发文章,晒的是自己的感悟,晒的是自己的思想。

第四阶段:不再晒自己的感悟,不再晒自创小文。感觉都没必要,成长是自己的事,修行是一个人的孤独。

第五阶段:渐渐朋友圈变成了微商圈、保险圈……随着人数的增加,朋友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是联系方便而已的通信交流工具,微信的功能变成了短信和微商平台。

第六阶段:于是乎开始把联系人分类或屏蔽或拉黑,生活也好,成长也罢,都是自己的事,不关乎别人,不再寻求关注和点赞,不再外求,远离浮躁,收回无为消耗的能量,回归内心,回到自己的圆心,独享那份平和、宁静、富有和幸福,此时已没有了分享的冲动。

反观自己的“朋友圈”成长历程,不想被累,也不想让别人累,所以萌生了退出“朋友圈”的思想。

断舍离多余的物品,扔掉不用的物品,只保留必用的、自己喜欢的、高品质的、符合自己身份和心情的好东西,过精致的极简主义高品质生活。

今天我要断的不是物品,而是微信里的“朋友圈”,随着加入的朋友越来越多,随着每个朋友的喜好和关注点不同,朋友圈内的内容越来越多,分享的文章、投票链接、生活图片、各种晒、还有微商的泛滥……信息纷繁杂乱,充斥弥漫着。上一天班回到家,忙完家事,还要翻看微信朋友圈,像皇帝批阅奏折似的,仅粗略泛泛浏览每条题目就够头大的,更别说礼貌性的点赞和点阅。电磁干扰让神经瞬间集中上升紧绷,感觉头脑昏沉预爆炸,不知不觉时间流失还延误睡觉。不看又感觉不礼貌似的,又像没干自己的事似的,手机放在那里像块磁铁吸石似的条件反射地前去翻看,看的不仅头大,而且占用时间,夫妻间交流时间自然减少,影响到家庭成员有效沟通。

看后认真反思,感觉没一点意义,因为全是铺天盖地的转发、链接、各种晒,没有一点儿有独创思想的东西,而且并不都是志同道合,有着共同兴趣的人。每次看后内心空空,没有一点收获,累的却是眼睛、头脑和身体,不仅影响休息,还影响第二天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恶性循环,消磨时间,不利成长,所以决定断舍离“朋友圈”,不再频繁发圈,也不再进去浏览点赞。有事时会和朋友私信私聊,只会关注感兴趣的微信群。告别繁衍迅速、内容杂乱无用、耗时耗神的“朋友圈”。

年龄,越来越增长;心灵,越来越平和;朋友圈,越来越精小;剩下的,越来越重要,愿都是志同道合者。对的频率,听得见声音,心有灵犀。对的圈子,遇的见缘分,惺惺相惜。各有各的活法,彼此理解。持有不同的见解,相互认可。

再见,我的“朋友圈”!感谢您这个平台!感谢您为大家创造了便利的分享!感谢您带给我的快乐!感谢您一路的陪伴!感谢您见证了我的心路历程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