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能使一个懒惰的孩子勤奋起来。

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信息更不是。机械堆积的知识,往往造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而在网络时代,许多人接触到的甚至不是知识,只是大量娱人耳目的破碎的信息。这些堆积的知识和破碎的信息,让人丧失对现象的敏锐和对生活的洞察力,更失去了全面把握问题的能力。

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要真正地理解一本书,往往需要许多本书做支撑,而广泛阅读的各类书籍,正是在不断打通的过程中互为背景,共同构筑书宇自己的知识体系。

真正的好书是有生命气息的,只有这种生命气息与阅读者的生命相呼应,相补充,相沟通,才能够真正成为阅读者生命的组成部分。

更深入的阅读,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是一面通往灵魂的镜子。

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教师对于学生的亲切款待产生了一个更亲切款待教师的世界。

书本的阅读本就是让更多的疑问出现,然后在更多的疑问中冲击自己固有的思想,寻求一种改变。

读更多书,让更多的恐惧和疑惑在书本中消散,在书本中获得清醒的自我。

教育是漫的艺术,阅读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找到灵丹妙药的人总会感到失望,而持续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提升阅读质量,不断地将阅读与实践相互编织的人,最终才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

只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相对于分数来说,自尊和向上更是做人的资本。

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筋疲力尽。

润泽的力量是相互的。你给予了学生学习和人格上的欢乐,学生也一定会将这种润泽感传递给你。这种经历,我不知体验过多少次。

好课堂需要教师去营造。

把学生当成不一样的人,每一个活生生的儿童都需要个别对待;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使每一个儿童都享受成功。

苏氏认为,形成自尊的最佳方法,是在学习上取得成就,也就是说,学习上的成功感,将带来学生的自尊,而自尊,会促使学生去获得更高的程就。相反,向学生提出不切实际、只能导致失败、带来失败感的要求,这样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而自尊心的丧失,将使灵魂暗淡,一切教育失效。

婴儿时期的爱的原则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人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别人”。幼稚的、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如果继续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去参读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会发现更多的东西,比如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的背后,其实是安全与自由的悖论。一个孩子既需要安全感,也需要自由地探索外部世界,若能够在安全与自由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则孩子一生会较为幸福。

时间就好像在原地里转圈子

不是要他表面形式的道歉,而是要他自我反省。不要父母代为道歉,而要他自己学会承担责任。

没有轻易得到的谅解,只有通过表现去争取。

即使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能使一个懒惰的孩子变得勤快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即使最严厉的惩罚也不能使一个懒惰的孩子勤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