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奋斗的样子

      公诉科      来庆艳

    在我们隔壁的一家省级单位,有一个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同行,叫王栋,在干了十年检察业务并顺利入额后,转到司法行政人员,凭借对新媒体的嗅觉与坚持,把自己的CU检搞到了粉丝10万+,现在主编一部业内比较火的《清风苑》杂志,在新媒体横行的时代,这个纸媒仍以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光彩,我们单位有好几个同事自费订阅了这份杂志。

    读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应该和大家分享出来。他自己也说,希望读完他们的故事,能让体制内的年轻人对未来的路,有另外一种认识。

  他就像一只高速且自带动能的旋转陀螺,一刻不停。却坦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付出必有收获。

  他的经历,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安现状。

  王栋做了十年的检察官。跟别的检察官不一样的是,他在全国的四级检察院都工作过,从县院、区院到市院、省院、最高检;从“环滁皆山也”的琅琊山下,到开放热土苏州;他干过批捕、反贪,做过基层院检察长助理,还在各项岗位练兵、业务比赛中拿过优胜。

  王栋说刚毕业那会儿,他的理想就是一辈子在一家单位干,然后退休。他也的确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在前进着。

  2007年,王栋本科毕业,考完司法考试,然后报考公务员,次年进入滁州市检察院。这对于出生、成长于滁州下面一个小县城明光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那时的王栋能够看到的想到的最好的人生,就是在体制内努力工作,做到处长,再到县市区做个检察长,再回市院,一步步升职,一步步“成功”。

  2010年,王栋被派到基层院做检察长助理,列席党组会、检委会,还分管三个部门。这一年,每天忙碌枯燥的工作生活,突然让他觉得“当领导也不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王栋重新回到滁州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正赶上安徽省检察机关“十佳侦监检察官”大赛。他发现处里从来没有人拿到过这项赛事优胜,决定做个“零”的突破。

  第一次比赛,年轻气盛的王栋没有认真准备,第一个交卷,然后,毫无悬念地铩羽而归。但第二次,他拿到了这项赛事的第一名,成为安徽省侦监条线“十佳”,“笔试面试都是第一。”王栋小有得意地强调。

  正是这场比赛,让王栋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适逢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选调,“听说待遇很好”,不再追求仕途的王栋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到苏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好的地方,给我的家人更好的生活。”这也成为他人生的第二个目标。

  从滁州市院侦监处到了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的反贪部门,王栋由侦监业务标兵变成一名反贪新兵,如何提升业务能力?他依然把岗位练兵和业务比赛作为突破口和立足点,参赛,获评江苏省优秀反贪侦查员;参加苏州全市政府机关辩论,带队拿到了冠军和最佳辩手的称号。

  后来,他被省检察院反贪局借调过一段时间,办理了一起厅级干部的专案,又被最高检借调了半年,在技术信息中心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在法律圈最大微信公众号法律读库的团队里,连续两年参加最高检在“全国两会”的宣传工作,还曾有机会“亲临现场”,聆听过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最高检最大的收获是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格局,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看到了差距。”

  王栋非常珍视自己在四级检察院的工作经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收获。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能有机会全面而又直观去地观察、了解中国四级检察机关里的人和事。这些经历,是我思考的源泉,也造就了现在的我。”

  时过半年,他依旧觉得自己平凡,但对“长处”有了新的认识:“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他常对自己说:“天赋不如别人,只能比别人更努力,吃更多的苦,才能换来一点点成绩。”

  王栋的确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一类,过去采访“司考高分”政法人时,他们往往回答,“司考很简单啊,每天看俩小时书就行了。”王栋却是靠着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准备了两个多月,每天从早上七点看书到凌晨两点,最夸张的是坐得太久,裤子磨了个洞,最终考了40分。”在参加业务条线竞赛的时候,他曾把历年竞赛的获奖文书抄了50遍,“不会做,就去模仿。”

  在王栋的办公桌边,搭了一个简易的小书架,上面摆着的书五花八门。“每天都要看书,吸收新的思想,完善自己的理念。”

  随手翻开一本厚得像砖头的《公诉语言学》,每一关键处,都有他划出的重点,不是大笔一挥的那种“划线”,而是整整齐齐、逐字逐句划出波浪线。一些段落旁,还能清晰看到他在边阅读边思考时,笔尖戳至页面形成的密密麻麻的圆点。

  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些年,一路走来,见过很多人,看过很多事。积累的多了,就总想写些什么。”

  2015年的3月,王栋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叫“CU检说法”。“因为我是一个粗人,所以就用了拼音CU。毕竟CU比粗看上去好看一点。”推送的第一篇文章是《儿子考哪儿》。那时,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作“新媒体”,只是把微信公众号当作过去的博客,写点觉得好玩的东西。

  刚开始,王栋每天都有很多东西想要去写,有时候是故事,有时候是评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突然发现码字是一个能放松身心而且性价比极高的爱好,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

  王栋坦承,自己的文字水平并不高,之所以能在无数公号中突围而出,主要是因为他的“笔耕不辍”。写公号的第一年,王栋几乎每天一更。那时候他从凌晨三点到早上九点值夜班,下班后便开始看书,写文章,就连跑步时,也会想着选题。

  两年来,“CU检说法”跟死磕派律师死磕过,跟法学院的博导较真过,为牺牲的警察默哀过,为受伤的法官呐喊过。他就事论事,不麻木,有情绪但不愤青,煽情而不做作。

  如今,“CU检说法”已聚集起近十万黏度极强的粉丝。而王栋,也成为法律自媒体里名副其实的“大V”,多篇远超十万加的爆文,成为了法律微信朋友圈的现象级作品。

  虽然公号开通之初,王栋“根本没想过红不红、火不火的事儿”,但他的爱好的的确确是火了;也正是因为火了,王栋才有了被借调到最高检工作半年的机遇。

  “在前行的路上,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因为你不知道前方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王栋在离开最高检的时候说。这半年,他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年轻人,“在这些人眼里,最重要的不是金钱,或者所谓的‘仕途’,而是‘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王栋具有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曾有律所开了令他难以拒绝的年薪挖他走,他也的确动过辞职的念头。而现在,他还在体制内。他要将执编的将《清风苑》这本杂志打造成一个中国法律人的成长平台,翻看杂志,的确耳目一新,收获多多。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愿意为了梦想去奋斗,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绽放了青春的光彩。又怎能不是你我的榜样呢?

摘编自江苏省检察网,作者梁爽  钱雪,在此一并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梦想奋斗的样子)